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住什么样的房子能让你感到幸福?

发布时间:2022-06-07 06:02:25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一个人住在什么房间里直接影响到他自我实现的程度”,德波顿斩钉截铁如是说。我想他的意思并不是说,只有住在所谓“高尚住宅”中的人才能高尚。

  我的朋友李四有个癖好,喜欢没事开上车到处看房,从公寓到别墅,有名有姓的楼盘他差不多都看过。其实他已经买了房,眼下也没闲钱重新置业,看房就是过眼瘾。

  有眼瘾可过,说明社会进步了。过去单位分的房子,模样都相差不远。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房子还越盖越丑,上世纪50年代的房子还看得过去,到了70~80年代,就有些惨不忍睹——正应了阿兰·德波顿的那句话:“建筑师不能创造出适宜的环境正可以映射出我们在自己生活中的其他领域亦无力寻到幸福的状况。坏的建筑归根结底不但是设计的失败,更是心理的失败。”

  阿兰·德波顿在《幸福的建筑》这本书中,对中国建筑未置一词,只在中文版序言说了句让我颇为伤心的话:“冷漠的写字楼支配着城市的地平线,它们呆板的外观无声地嘲弄着你为了来到这里所经历的千山万水。”

  我们天天生活在这样的景观中,对单调、呆板、颓丧和冷漠的建筑安之若素;对粗暴、傲慢、滑稽、狂妄的建筑也几乎没有警觉,顶多是无奈地摇摇头。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在欧洲的小镇上流连忘返?为什么到了乔家大院,到了周庄、乌镇,我们会由衷赞叹?因为我们心里还是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建筑会说话。“我们心仪的建筑,说到底——就是那些不管以何种方式礼赞我们认可的那些价值的建筑——即要么通过原材料,要么通过其外形或是颜色,能够表现出诸如友善、亲切、微妙、力度以及智慧等等积极品质的建筑。”

  反之,那些丑陋的、令人恶心的建筑,也在表现着人的消极品质:猥琐、懦弱、懒散、无助、谄媚、霸道、自以为是、故弄玄虚??看看那些小县城里的大广场,看看那些耗巨资造的假名胜,看看那些几乎没有差别的大城小镇,看看山林中贴着瓷砖的水泥农舍,你会不由地心生疑问:我们为什么会失落那么多美好的人性?或者说,是不是因为我们人性中不好的品质增加了,所以就有了那么多丑陋的建筑?

  “一个人住在什么房间里直接影响到他自我实现的程度”,德波顿斩钉截铁如是说。我想他的意思并不是说,只有住在所谓“高尚住宅”中的人才能高尚(中国一些所谓的“高尚住宅”赤裸裸地呈现暴发户的表情),而是说,作为我们心理现实的外化,我们生活其中的建筑与房间,也在参与着我们的人生。

  买房置业,正是眼下中国人生活中的一大热点。表面上看,买房是为了提升生活品质,但背后的动机其实很复杂,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或忽略我们内心真正的需要,以为宽敞的房子和华美的家具会带来幸福,结果却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我曾接待过不止一对夫妻,买了大房子没两年就闹离婚。

  大房子带来的隔绝、孤独和疏离,是很多人事先想不到的。看来,幸福与建筑的关系很复杂——它们有时相辅相成,有时彼此错位。作为非建筑设计师的普通人, 我们需要发现“幸福建筑”的慧眼;需要用我们的积极品质去参与美好空间的创造——创造心理意义上的那个“家”。

相关标签: 感到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