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为何家会伤人——孩子通过顺从抵抗焦虑

发布时间:2022-06-07 05:59:35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当孩子受到父母亲的虐待时,不管是身体、情绪或是性的骚扰,孩子都会压抑自己,对孩子来说,面对父母亲的缺陷,会使他产生无法忍受的焦虑,唯有顺服才能免受恐惧。

  任何一个孩子都无法接受父母亲的缺陷和不正常,因为未成年的孩子,自身已经十分地无助和依赖,无法在面对父母不完美的事实。

    孩子为什么容易神化父母

  这样大自然就给孩子一种保护,保护的方式是让他们拥有一段以自我为中心的岁月。在这段孩童的岁月中,他们具有许多神奇而不合逻辑的思考方式,这些方式使得孩子们把父母亲理想化,认为父母是全能的,如同上帝一般能眷顾自己,不用担心受任何伤害,而把错误及缺陷归于自己,这样他才能得到心理上的安全而生存下去。这种自我保护的代价是:孩子将父母理想化和神化的同时,也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培育自贬心理的困境。

  基本上,孩子们对于所意识到的威胁和无法忍受的情境,都具有心理防卫的能力。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我防卫”,包括否认、压抑、脱离、理想化等等。这些自我防卫自动地在潜意识中运作,所以它的危机也是潜藏而不易被发现的。

  当我们的情绪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我们会在幻想中创造出与别人的亲密关系。

  一个孩子越是在情感上被剥夺、有缺憾,他与父母在幻想中的依恋也越为紧密。被虐待的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尤其强烈,因为被虐待的经验使他们有较低的自我价值感,也不太相信生命中具有选择性。一个人越是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就越对改变感到无力:而越感到无力就越觉得自己没有选择。此外越是在心中接受那些不合理的假设,越对父母说的话深信不疑,就越会将它合理化,以避免和父母亲产生距离。

${FDPageBreak}

    父母最需要的是关注孩子,为孩子提供示范

  改变家庭系统运作的最佳方法,并不是使某一个家人凸现出来,贴上病态的标签,而是要观察所有成员彼此之间如何给予回馈,以便了解整个系统的运作,而带来一些新的修正和改变。家庭跟所有的社会系统一样,有它基本的需求,家庭的需求包括:价值感、安全感、成就感、亲密感、对于挑战和刺激的需求以及精神上的寄托。

  父母的角色主要是提供时间、关注、指引和给孩子做示范。成熟的人能区分并接受自己和他认识不同的个体,能建立清楚的自我界限,有良好的自我概念,也能够和自己的家庭系统建立起良好而有意识的关系,但是又不会过度地融入家人的生活而迷失了自己。

  良好沟通的焦点在于高度的自我察觉和对别人的感受。意志的运作需要通过知觉、判断、想象以及推理,却了这些,意志就会受到蒙蔽。在严重的情绪干扰之下,人没有办法有效地利用知觉、判断、想象以及推理来思考。

  权威式的控制、完美主义的吹毛求疵、轻视的指责和动不动就大发脾气等行为,其实都是羞愧的化身。不健康的关系常包含有虚幻的成分,而幻想及否认事实乃是强迫性及沉溺性行为的主要特质。

相关标签: 孩子   抵抗   焦虑   通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