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疾病 > 内科 >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特点简介

发布时间:2018-06-23 07:30:08   来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溶血性黄疸是由于人体血清当中的胆红素升高从而致使皮肤、巩膜及黏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溶血性黄疸它包括包括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和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下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人体血清当中的胆红素升高从而致使皮肤、巩膜及黏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溶血性黄疸它包括包括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和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下溶血性黄疸特点简介。

 

(EM(6%1J{J[9F)AL47MQ8U0.png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巩膜及黏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胆红素最高为17.1μmol/L(1.0mg/dl),其中结合胆红素3.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3.68μmol/L。溶血性黄疸是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的黄疸。

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均可产生溶血性黄疸,包括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和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前者有海洋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后者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及蚕豆病、伯氨喹啉、蛇毒、毒蕈、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增加,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基本正常。由于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结合胆红素形成也代偿性增加,从胆道排至肠道也增加,致尿胆原增加,粪胆素随之增加,粪色加深。肠内的尿胆原增加,重吸收至肝内者也增加,由于缺氧及毒素作用,肝处理较正常增多的尿胆原的能力降低,致血中尿胆原增加,并从肾脏排出,故尿中尿胆原增加,但无胆红素。急性溶血时尿中有血红蛋白排出,隐血试验阳性。血液检查除贫血外尚有网织红细胞增加、骨髓红细胞系列增生旺盛等。

诊断:首先确定是否有黄疸,皮肤黏膜发黄不一定有黄疸,可能为摄入大量胡萝卜素的食物或某种药物所致。皮肤黏膜不黄,不一定没有黄疸(隐形黄疸),此时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但L,肉眼不易察觉,也称亚临床黄疸。黄疸的有无决定于血清总胆红素的量,凡血清胆红素>17.1μmol/L,均认为有黄疸。其次,明确何种类型的黄疸,黄疸的分类有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者有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尿胆原(+)、尿胆红素(-)、骨髓中红系增生明显等表现,据此做出诊断。

治疗:溶血性黄疸的治疗,首先是针对溶血性疾病本身的治疗:清除病因(如疟疾引起的红细胞破坏需根治疟疾才能纠正)、去除诱因(如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和使用具有氧化性质的药物)、对症治疗(如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浆置换,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某些类型地中海贫血、药物治疗无效的自身免疫性溶血的患者行脾切除等);其次为对症退黄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有茵栀黄、思美泰等,但必须强调,如溶血未解除,退黄是困难的,而且效果是暂时的。

建议患者及早治疗,毕竟早期的治疗还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治疗溶血性黄疸最好的中医院推荐
相关专家介绍说,溶血性黄疸在临床比较常见,对患者的危害相当严重,所以需要及时的去治疗,但是很多溶血性黄疸患者不知道哪家医院好,下面小编就和大伙一起去了解下治疗溶血性黄疸最 [详细]
2018-06-23
溶血性黄疸常见的类型有哪几种
溶血性黄疸是一种常见性疾病,这几年大有上升的趋势,有许多宝宝一下生就得了溶血性黄疸,所以说这个疾病还是很可怕的,下面我们就来讲一下溶血性黄疸的类型,大家可以详细了解一下。 [详细]
2018-06-23
溶血性黄疸特点简介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人体血清当中的胆红素升高从而致使皮肤、巩膜及黏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溶血性黄疸它包括包括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和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下 [详细]
2018-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