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不可乱吃!研究称弊大于利
每年全球有数以百万计的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但加拿大一项新研究称,大部分抗抑郁药物对病人的伤害或许远大于其带来的好处,人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 [详细]
2022-06-07
专家提醒:重症精神病早期或出现抑郁症状
有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的初期表现并不会那么疯狂。相反,他们表现得退缩、孤僻、懒散,逐渐脱离周围的社交,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 [详细]
2022-06-07
单曲循环症 当心越听越悲伤
单曲循环症,单曲循环症,就是指喜欢重复循环播放同一首歌。也包括总是看同一个电视节目、同一部电影,读同一本书,但一遍又一遍地听,却不知道在唱什么,重复多次欲罢不能的状态。 [详细]
2022-06-07
咨询案例:初见公婆女孩紧张晕倒
过度紧张也是一种身心疾病。在医学上,紧张对人的身体健康会产生致命的影响。胃溃疡、高血压和头痛等疾病,都属于紧张病,如果紧张情绪得不到缓解,这些病症很难用药物进行治疗。 [详细]
2022-06-07
要想心情好 就该常出门走走
抑郁症难以治疗大家都有所耳闻,不过最近苏格兰的一项研究却说,轻松走路这一简单的运动或许有改善抑郁症的疗效。 [详细]
2022-06-07
测试:恋人的哪个条件最能打动你
哪一种恋爱方式最易打动你呢?是贴心的关怀?优厚的物质?还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呢?这个测试会让你知道答案哦。 [详细]
2022-06-07
春季是抑郁症躁狂症高发 专家支招预防
春季是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和躁狂症的高发期。故民间素有“菜花黄,痴子忙”的说法。据调查:超过一半的精神病患者,初次发病都在春天,而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复发率也比较高。 [详细]
2022-06-07
九成抑郁症患者不知自己患有抑郁症
近日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职业人群中,超过一半都存在抑郁症状。重庆新桥医院神经内科著名专家戴光明说,90%的抑郁症患者都意识不到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 [详细]
2022-06-07
父母善用5个方法 让自闭症的孩子不再孤独
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幸可能“遭遇”了自闭症,父母该怎么办?是选择放弃、逃避、默默承受,还是理智、平和、坦然地面对现实,以爱和理解给孩子实实在在的帮助? [详细]
2022-06-07
心理专家:30岁以上人群如何面对年龄恐慌
30岁好像是人生的一大关口,30岁之前,人们都认为自己还年轻,有的时间有的是精力,但是30岁以后,体力会下降,40岁以后,能力可能也会下降,这个时候人们该如何自处呢?心理专家教你轻松面对年龄恐慌,让人生永远洒满灿烂的阳光。 [详细]
2022-06-07
常常耳鸣小心患上焦虑症
耳鸣是抑郁症、焦虑症其中的一个典型症状,很多此类患者都伴有耳鸣。这类患者常因情绪异常而对声音的敏感性增强。 [详细]
2022-06-07
专家谈药:抗抑郁药没那么可怕
一些抑郁症患者对服食抗抑郁药有抵触情绪,担心副作用,认为吃多了抗抑郁药会变傻,而且被别人知道吃这个很不好意思,怕人瞧不起,但这些都不过是社会上的错误认知罢了。关于抗抑郁药的真相许多人并不清楚。 [详细]
2022-06-07
五种最常见心理疾病如何治疗
在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中,抑郁症、强迫症和焦虑症是最受关注的,因此也得到了最多的治疗研究。如何防治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呢?以下总结了几种经临床证实,简单而具有实效的方法。 [详细]
2022-06-07
恋童癖是一种病 应进行系统治疗
近日,深圳某幼儿园有一名女童因被保安猥亵,下体大出血,一起家长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犯案保安已受到法律制裁,但心理科医师指出,恋童癖是一种性心理障碍,治疗跟惩罚同样重要,不然其行为仍难以得到控制。 [详细]
2022-06-07
抑郁症席卷全球 坚持慢跑可有效预防
对于抑郁症,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片面地认为只要"放宽心"、"想开些",过段时间自然会好。穆楷认为,个人应当注重对自我的心理识别,并且用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调节心理。 [详细]
2022-06-07
抑郁症的治疗和预防
抑郁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心身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压力舒缓之道的缺乏,使越来越多的人遭受到抑郁症的折磨,也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对于抑郁症应如何治疗呢? [详细]
2022-06-07
害怕与人交往?测测你是否有社交恐惧症
有些人讨厌面对人群或是害怕面对人群,他们不只是觉得害羞、不好意思,而是对自己以外的世界有着强烈的不安感和排斥感。这种对社交生活和群体的不适应而产生的焦虑和社交障碍称作社交恐惧症。 [详细]
2022-06-07
新衣服里的爱情观
小张谈恋爱了,想添些漂亮的衣服增加恋爱气氛,服装店里的衣服那么多,怎么去选自己最满意的衣服呢?有时左挑右选,连一件合身的衣服都找不到,你会有怎么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帮你在答案里,找到你新衣服里的爱情。 [详细]
2022-06-07
犯罪专家:周克华不是反社会人格
周克华案暂时告一段落,李玫瑾教授说自己“也松了一口气”。她认为重庆警方在这次的行动中做的十分精彩,面对网上对警察的质疑和批评,李玫瑾说“干警察就是两头受气”,但“无怨无悔,还是该干嘛干嘛”。 [详细]
2022-06-07
为什么心灵创伤需要修复?
吴国栋是5·12灾后心理救援队伍中的一员。在四川的一个月里,他把笑容和温暖带给了所到之处遇见的每一位灾民,却在回到北京的第一天,就对前来采访的记者破口大骂:“你们这些记者只会胡编乱造!你们为什么不自己去一线看看?你们为什么……” [详细]
2022-06-07
传销心理学与洗脑
洗脑几乎是传销的代名词。所谓洗脑,就是在外部信息干扰下替换当事人原有思想,并且使其内化的一个过程。传销是一种手段,和枪支一样,犯法与否,在于使用的人。 [详细]
2022-06-07
心理分析:蝙蝠侠凶杀案凶手的反社会人格
《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20日首映当天,一名男子无情地向观众开枪,致死至少12人、致伤近60人。经调查发现,凶手詹姆斯·霍姆斯是一名神经科学的博士。 这位性格内向、腼腆的博士是不是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患者,或者至少有某种程度的反社会人格? [详细]
2022-06-07
学会清空 教你克服网上阅读焦虑症
不必担心你的阅读清单。全都标记为已读。别担心那些社交网站上的你还没看的更新。别担心那些你需要探究的博客,或者那些你需要同步的新闻网。每天,你的板子是清空的。 [详细]
2022-06-07
为什么你会热衷织“围脖”?
你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是不是打开手机看微博?晚上睡下最后一件事也是盯着发光的小屏幕看微博?别光笑,大家热衷织“围脖”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 [详细]
2022-06-07
心理测试:在你心中什么最重要?
在你心中什么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友谊、爱情、梦想、金钱,还是什么别的其他的,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不懂自己,下面这个测试,或许会让你对自己的了解更多一点。 [详细]
20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