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心理补偿理论对日常生活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6-07 05:57:48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个体对于其它个体或者组织具有内疚感,或者报恩的思想,就会以言语、行为、态度,或者精神与物质上对其它个体或者组织进行回报,以寻求心理平衡感,这就是心理补偿理论。

  个体对于其它个体或者组织具有内疚感,或者报恩的思想,就会以言语、行为、态度,或者精神与物质上对其它个体或者组织进行回报,以寻求心理平衡感,这就是心理补偿理论。

  心理补偿理论的对象是人与组织。这种心理补偿的人必须有内疚感,或者知恩图报的思想,才会有补偿对方的动机与动力。没有内疚感,就会没有歉意;没有歉意,就不会有补偿对方的想法。没有知恩图报的想法,就会没有还人情的想法;没有还人情的想法,就谈不上有补偿对方的想法。

  心理补偿是其他人与组织付出,或者利益损失的前提下,己方获得其他人的利益与帮助。他方是损己利人,是牺牲者,己方是得利者。当己方具有偿付能力后,对他人或者组织付出,或者损失自己的利益前提下,他方获得了利益与帮助。己方是损己利人,是牺牲者,他方是得利者。

  如果进行心理补偿,当然是各有千秋,不会是同一样的补偿的方法。例如,补偿对方,可以是一句“谢谢”。也有可能是外表流露的敬意,更有可能是支持与合作,还有可能是给予对方金钱,或者其它物质与利益。心理补偿标准,是以实施补偿行为人的内心衡量来确定。补偿行为人,会根据内疚感的重要程度,或者是报恩的份量,来确定补偿标准。补偿行为人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与被补偿人商量补偿标准的。当然,双方内心约定的补偿标准,是以补偿人乐意接受补偿为标准的。也有口头与书面商量约定的补偿标准,这种情况是特殊的个案,一般情况下是很少出现的。

  现举例来说明一下心理补偿理论是怎么一回事。先讲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秦穆公外出丢失了自己的马,便出去寻找,看到一群人杀了自己的马,在一起吃肉。他对这些人说:“这是我的马。”这些人都很惶恐害怕。秦穆公原谅了他们杀马的行为,还赐酒给他们吃。杀马的人都惭愧地离开了。

  后来,晋国围攻秦穆公,情况很危急。曾经杀秦穆公的马,喝他的酒的人聚在一起,想要感恩回报秦穆公,他们奋勇杀敌,以死来报答这份恩情。最后,打败了晋国军队,解了秦穆公之危。秦穆公乘胜俘虏了晋惠公。这是杀马、吃马的这群人,实施心理补偿的案例。

  再举个国外的案例,有个国家的镇官员,比较好色。他们镇长与副镇长相约去嫖妓快乐一下,有专车司机载着他们来到妓院。镇长与副镇长们,想要司机一起嫖妓,哪知道,这司机不想对不起老婆。镇长于是对司机说:“你去超市买些东西吧,不管价值是多少,到我这里报销。”镇长与副镇长为了快活,司机没有参与,让他们觉得有点内疚感,于是他们让司机去购物来补偿司机一下,还可以用好处来封司机的嘴。这是镇长实施心理补偿的案例。

  企业对员工们很爱护与关心。员工们用努力工作来心理补偿企业。父母对儿女们有养育之恩,儿女们用孝顺来心理补偿父母。打工仔对企业有卓越贡献,老板用丰厚的奖金,或者管理职位来奖励打工仔。这些都是心理补偿理论的延伸。心理补偿在社会中无处不在,心理补偿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越来越大。灵活地运用心理补偿,对于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关标签: 生活   日常   心理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