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报复心理:怨恨可能有助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2-06-07 05:57:42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拉丹终于被击毙,让美国人报了大仇。报复是不是一件好事?在很多人心中,报复行为的名声不太好。但心理学研究发现,报复有益于心理健康。

  在很多文化当中,通过罚款、体罚、囚禁等方式惩罚作恶的人,是伸张正义,例如在阿尔巴尼亚流传着历史悠久的“血亲复仇”,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式的等量报复。当政府用法律和暴力对作恶者进行惩罚,我们称之为法律制裁。如果受害者或受害者的熟人报私仇,就有争议了。美国积极心理学家罗伯特·比斯瓦斯·迪恩那认为,报复符合自然人伦,也是一种心理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没有把报复列入其需要层次理论之中,但迪恩那认为,报复和口渴一样均属于底层需要优先满足的需要。

  报复心又被称为“怨恨”,经常被人们忽视。我们都知道基本情绪包括恐惧、高兴、内疚等,但还有一些了解不多的复杂情感状态,怨恨就是其中之一。怨恨,就是被挫败或者受害的感觉,糅合了反击的欲望,但却无能为力,于是产生了报复的幻想。例如,与邻居长期争夺房产的所有权,婚姻中发现配偶出轨,遭遇保险公司拖延理赔,以及一切你感到自己是受害者的情形。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伴随怨恨的幻想,例如在马路上开车被别人强行切线后,你心里想着要抢到那个家伙前面。

  人们通常认为,怀有报复幻想是不能宽恕别人,是小气、不辨是非、不道德的表现。迪恩那认为并非如此,有3个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由怨恨而生的幻想对人的心理有好处。

  第一个研究发现,当士兵想象上级在受罪,他们的心理就会体验到良好的情绪——想必上级曾经虐待过他们。报复幻想可以缓解受害者的不良感受。

  第二个研究,让参加者想象爱人欺骗了自己,然后模仿巫术让他们用针“扎小人”,结果扎完后他们感到怨恨减少了,因为报复心得到了满足。

  第三个研究发现,报复心的满足并非一定要看到作恶者受罪,而是看到作恶者得到教训,让他们懂得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有报复心并非心理不健康,反而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请注意,实施报复和报复幻想是两码事——如果你只是想,你的心理还是相当健康的。

相关标签: 心理   健康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