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微博实名制 微博里的社会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2-06-07 05:57:40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微博实名制之所以引来社会上的广泛讨论,与大家在使用微博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社会心理学现象息息相关。实际上,微博的影响力已经成为信息世界的另一个小社会,但我们从微博中看到的世界比真实世界更简单、更多冲突,也更不理性。而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赞成微博实名制的原因。

  微博实名制尽管未在前两年实行,但在一发二转三评间,我们却是真实的,独立的,自我的,微博改变不了一切,改变一切的是我们,因为,我们正在参与,正在围观、正在愤怒、正在微笑。

  名人:名人在微博里粉丝众多,容易产生自己跟随者众多的错觉,不自觉地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其实很多粉丝是看热闹,不是跟随者。因此名人在微博里要格外警惕,一旦和别人口角,都会被当成闹剧的主角而被长期围观。

  朋友:两人在微博上能否成为朋友遵循的还是现实世界的法则:一、社会阶层相当的人容易相互认识,甚至可以跨领域;二、相同兴趣、社会阶层相近的人可以相互认识;三、有能力的人会被伯乐接受。

  信用:微博其实有信用,不论在微博里说什么,即使没加V,只要不是马甲,都会变成信用沉积下来。但在微博这样迅速形成的社会中,信用如能显形化,将会使社会更加迅速地趋于稳态。

${FDPageBreak}

  时尚:微博的单向关系大大提高了信息扩散的速度,而准实名制保证了信息的信用,因而微博已经成为时尚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在这样的渠道里,你想要有多时尚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传播:微博里的信息传播遵循和现实世界同样的法则:负面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都超过正面信息。接触太多负面信息,我们的心情和看问题的态度都会产生负向偏移。因此,微博的重度用户容易对社会产生更加负面的认知。

  过滤:在微博里做谁的粉丝是我们的自由,我们只会粉自己有兴趣的人,忽略自己没兴趣或不认同的人。这样,我们在微博里看到的是不完整的话题。

  交友:微博里一个键就能加名人的关注,天天能看到名人在那里聊天、打嘴架,下意识会觉得和他们很熟,如果附和两句还得到了名人的回应,更是觉得自己已经是名人的朋友了。这时如果要求名人办点事而名人不理自己,则容易对名人心生怨怼。其实名人是名人、自己是自己,离人近不代表是朋友!

${FDPageBreak}

  认同:写微博者的心态会受到评论者的综合影响,支持者众多,写微博者的自我认同感会得到加强;但评论中的少数反对意见者也容易给写微博者造成受到微博整个群体反对的假象,因而降低其自我认同。持社会公认的主流意见的人容易获得认同,受到挑战时也容易有人代为还击,因此自我认同较高。

  道德:道德的维系依靠的是人类中脑系统的尾核和壳核——人的成瘾性行为涉及的区域。当我们发现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未得到惩罚时会觉得不舒服,而一旦公正得以建立,我们都会产生类似使用兴奋剂的快感。当惩罚违规者不产生自身代价时,惩罚行为最易出现。因此社会网络中易引发大规模道德声讨。

  视角:微博和我们的五官一样,是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和眼睛只能接收可见光却“看”不到真实物体一样,微博反映的并不是完全真实的世界,而是我们微博好友的主观意识和态度,即微博这个小社会的“集体无意识”。因此,我们透过微博了解的世界会比真实世界更简单,更多冲突,更不理性。

相关标签: 心理   会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