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心理学家:感觉委屈其实是心理健康标志

发布时间:2022-06-07 05:57:29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我容易吗我?”现在,这样的调侃像流行语一样传播开来。然而,一旦遇到生活的重压或者人生际遇不如人意,许多人反而不能这样轻松地自嘲,他们的“委屈”更深地沉淀下来,最终发酵成一种顾影自怜的心境。但是,这种经常感觉“很委屈”的心态健康吗?

  

  年轻人太娇气? 小高老师虽然稚气未脱,还是被推到了高三班主任的位置上。从此以后,脑子整天转的不是“二摸”就是“三摸”,晚上也睡不成个安稳觉,经常半夜拎个电筒去学生宿舍搞“突袭”。尽管如此,小高还是免不了被领导三天两头叫去“谈心”,奖金经常扣得所剩无几。他心里头那个憋屈啊:“就一个普通班,底子那么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说我太年轻、不踏实,怎么就没见我抓晚寝、查早到,真是费力不讨好!”

  其实,像小高这样一肚子委屈的人并不少见。有趣的是,以前即使是经济不宽裕的年代,觉得委屈的人也没这么多。难怪小高的爸爸说:“这是因为年轻人太娇气!”事实真是如此么?

  自怜与心理失衡有关

  在心理学看来,小高的情绪其实是一种自怜情结。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情结其实是随着社会进步而蔓延开来的。“一切皆有可能”的社会包容力容易让人欲望升腾,这种无限扩张的需求与现实之间又形成了越来越宽的鸿沟,让人备感失落;另一方面,优越的条件让人拥有更多的控制感,而担心丧失这种控制感也让人感觉心里没底、最终失去了平常心。于是,在这种心理失衡的背景下,人们经常感到自己的日子过得太委屈。

  另一方面,和冷热痛痒一样,自怜也是一种自我察觉,是对自己现在状态的评价,然后会有相应的情绪和行为来进行自我调节。应该说,虽然是一种消极心态,但一定程度的自怜有益身心。试想一想,知道冷了给自己添衣,有助于身体健康,那么“委屈”就像是心理健康的警戒线,督促人们及时心理“排毒”,这无疑是一种有益情绪。而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委屈,也表示现代中国人更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希望在一日三餐之外活得更为有尊严感。

  自怜情绪会传染

  当然,自怜情绪一旦过头,对人对己都是祸害。首先,如果自怜是一种自助,过分依赖它而隔绝了与他人的交流互助,只会让你陷入抑郁,最终像黛玉一样一腔幽怨化作淋漓鲜血也不无可能。其次,“委屈”发酵后,极易传播、造成连锁反应:领导训下属,下属揍老婆,老婆打儿子,儿子踢狗,狗急跳墙咬了个路人…… 其实,一个人是倒霉还是幸运取决于看问题的视角。在一次讨论中,作为旁观者的你会认为谁的观点最重要?被你看得最清楚的那个人。这不是脑筋急转弯题目,而是心理学上的“视角效应”。所谓“千人千般苦,别人不晓得”,只看得到自己的倒霉和别人的光鲜,日子怎么可能好过。其实,只要能反过来看,生活就是别样精彩了。

相关标签: 感觉   心理   健康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