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正确引导老人不做黏人的老小孩

发布时间:2022-06-07 05:57:16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
  对快30岁的钱先生来说,与母亲的相处就是一场时间和精力的拉锯战,“她每天都要打三次电话给我,要是忙起来没接电话,一开手机就是几十个未接来电。周末一定要回去陪她,不然就闹脾气。你说老人家怎么就跟孩子一样,那么黏

  对快30岁的钱先生来说,与母亲的相处就是一场时间和精力的拉锯战,“她每天都要打三次电话给我,要是忙起来没接电话,一开手机就是几十个未接来电。周末一定要回去陪她,不然就闹脾气。你说老人家怎么就跟孩子一样,那么黏人呢?!”而据美国一位老年问题研究专家的研究发现,依赖心重、黏人,不仅给家人带来困扰,也会导致老人的衰老进程加速,甚至出现老年痴呆。

   研究表明,依赖心理的“副作用”包括对未来失去信心,缺乏安全感,各脏器功能不断降低,行动迟缓,精神呆滞,忧郁自卑等。“其实,老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他们的‘服老’心理造成的。”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研究员认为,对老年人来说,60岁是一个坎。一方面的原因是,生理功能的自然老化,老人会自觉买东西不能走远路了,爬几级楼梯就气喘啦等等。另一方面,这个阶段老人大多面临着离退休,经济能力萎缩、社会地位降低,随之降低的是自信心、安全感、控制感,这都给老人一个明显的心理暗示:我老了。有了这个心理背景,有些老人自然就更多地依赖身边的亲人,需要更多的陪伴、赡养。同时,自信心的降低,让他们更可能封闭自己,在生活上依赖亲人,不敢锻炼身体、不敢走出去与人交往,这又导致身体和心理机能都更快“生锈”,如此恶性循环。

   怎样改变依赖的现状呢?李娟研究员认为,最重要的是重新建立老人的自信心。首先,媒体、社区以及家属要做好“积极养老”的知识教育工作。李娟研究员做过的一系列认知实验就发现,老人除了动作和大脑的反应速度逊于年轻人,在处理生活问题的成绩接近、甚至优于年轻人。“衰老其实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要没有较大的疾病,80岁之前是完全可以自理的。所以,老年朋友不需要觉得自己老了,就诸事不宜了。”就像许多卓越的老科学家、老专家,都是因为勤于动脑、活动,所以才越老越精神的。其次,子女一定要帮父母制订“幸福晚年计划”,包括鼓励他们发展多种兴趣,并安排他们实现未竟的梦想,去做最想要做的事情、去最想去的地方、买最想买的礼物、交最想要结交的好友……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