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蜗居房奴启示:摆脱大房子=成功的虚荣心

发布时间:2022-06-07 05:57:15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
近日,被称做是一部“现代房奴奋斗史”的电视剧《蜗居》在电视台热播,剧中女主角海萍买房供房的经历引起了很多背负房贷的年轻人共鸣。同时,“房奴”的心理亚健康等情绪也成了关注的热点。专家指出,房贷虽然是真实的

    近日,被称做是一部“现代房奴奋斗史”的电视剧《蜗居》在电视台热播,剧中女主角海萍买房供房的经历引起了很多背负房贷的年轻人共鸣。同时,“房奴”的心理亚健康等情绪也成了关注的热点。专家指出,房贷虽然是真实的烦恼,但随之带来的心理压力却并非不可调适,要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社会焦虑别转嫁给自己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供房者都有焦虑情绪,因此拉低了“幸福指数”。一位以25年贷款分期买房的女士表示,一想到未来那么多年都要承受这种持续不断的经济压力,就难免焦虑。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淑清指出,这种焦虑有一部分来自个人,还有一部分来自社会。高昂的房价与低收入之间的反差是大众面临的困境,因此长期的房贷是社会施加给每个个体的压力,并非个人能力的缺陷。因此“房奴”们要认识到,靠自己的能力偿还房贷、安居乐业是值得骄傲的,应积极去看待,肯定自己,千万不要把社会的整体焦虑都扛在自己肩上。

  摆脱错误价值观

  《蜗居》中,海萍想“一步到位”买个大房子导致负担沉重的行为引起房地产专业人士的批判,而“大房子=成功”的价值观正是很多焦虑情绪的源泉。

  资深房地产经纪人龚先生介绍,很多人像海萍一样,要一步到位买个大房子,但经济能力不够,因此每月大半的收入都用来还贷,成了喘不过气的“蜗牛”,反而与舒适无缘。

  刘淑清指出,购买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房子,一方面是出于“大房子=成功”的虚荣心,一方面是看到别人买了大房子要去攀比。在目前的房屋支付制度下,“要住大房子”而去超前消费的观念使人多付很多本金和利息,月供也不少,虽然居住面积大了,却造成经济上和心理上的沉重压力,抵消了住大房子应有的幸福感。因此,要学会把房贷控制在自己收入的合理比例内,这样房子虽小,但心理上会舒适很多。

  时常给自己积极暗示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房贷、各种生活开支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现实中,很多人与海萍一样,整天把这些数字牢记。专家指出,这是人为地给自己施加消极心理暗示,绝对要避免。

  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士表示,她的房子贷了49万,25年共需另付30万的利息,想想就觉得难受。刘淑清指出,很多人都“每天去算总账”,给自己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其实房贷是分摊到未来每一个月的,而不是当下就需要承受这几十万,所以不要把经济压力天天挂在心头,形成消极的心理暗示。

  她建议“房奴”不妨换位思考:虽然要付房贷、付利息,但不用再付房租,从为别人供房变成了为自己,房子作为不动产还会升值,何必要焦虑?心理学认为想到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所以要时常给自己积极暗示:以后有钱了提前还贷!并以此去从正面激励自己,把买房当成一项对生活长期有效率的投资,才会更轻松。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