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从众心理”与文明出行

发布时间:2022-06-07 05:57:06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
在十字路口,一旦有几个人率先闯了红灯,接下来就会有一批人快速尾随;在公交车靠站时,只要有几个人抢先上车,后面的一部分乘客便会做蜂拥状。类似这种画面在街头频频上演,与省会“三年大变样”带来的城建新面貌形成了鲜

    在十字路口,一旦有几个人率先闯了红灯,接下来就会有一批人快速尾随;在公交车靠站时,只要有几个人抢先上车,后面的一部分乘客便会做蜂拥状。类似这种画面在街头频频上演,与省会“三年大变样”带来的城建新面貌形成了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在笔者看来,这与市民的“从众心理”关系极为密切。 

    记得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一盲童在公园里手拿望远镜长时间“看”天空,其周围的游客以为天空出现了什么稀罕物,也都买来望远镜向天空眺望。直到男孩站起身摸索着离去,人们才知道,天空原来什么都没有。这就是“从众心理”的力量。很多时候,当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受到群体行为的引导或施加的压力时,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便会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因此,在省会的某些道路上就会出现几个人违规违章,多个人“追逐”的现象了。 

    部分市民从“不文明之众”的心理和行为,反映了其法治观念的淡薄和文明素质的缺失。也正是受这种心理的驱使,乱闯红灯、翻越护栏等不文明行为成了正常的,“守规矩”反而好像成了“另类”,因而,一系列的交通事故才会频繁发生。 

    在日常出行中,每个市民都应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勿以恶小而为之”,对自身安全负责。毕竟,说到底,创建文明城市是我们大家的事,城市文明程度提高了,受益的是我们自己。如果多一些人有意识地遵守交通法规,从文明之众,省会的“精神面貌”就会焕然一新,良好的公共秩序和公共环境必会在大家的坚持中蔚然成风。
相关标签: 心理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