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副教授否认“金钱镇痛”鼓励拜金 称效应十分短暂

发布时间:2022-06-07 05:57:05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
  金钱具有镇痛功能、失去金钱的疼痛和肢体受伤的疼痛十分类似……近日,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周欣悦作为第一作者即将发表在国际著名心理学刊物《心理科学》上的论文《金钱的符号作用:启动金钱概念改变社会痛苦和

  金钱具有镇痛功能、失去金钱的疼痛和肢体受伤的疼痛十分类似……近日,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周欣悦作为第一作者即将发表在国际著名心理学刊物《心理科学》上的论文《金钱的符号作用:启动金钱概念改变社会痛苦和生理性疼痛》引起了学术界之外的关注。 

  前天,周欣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的研究受到学术界之外的热情关注与当下的金融危机大背景不无关系。我们的分论点之一‘损失金钱会令人们感到生理性疼痛’告诉我们,人们在金融危机中感到的痛是真实的,和生理性疼痛的感受类似。”

  在周欣悦的这篇论文中,作者通过6个实验证明了金钱对于生理性疼痛与社会性疼痛(即社会排斥)的抵御作用。据介绍,这6项实验全部在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的实验室里完成,实验参加者均为大学生,一部分是在校园BBS上发帖后招募来的学生志愿者,另一部分学生则是在校园中随机寻觅来的,共有548名学生参加了实验。

  “实验证明,金钱概念的启动能够减缓人们感受到的疼痛,包括社会痛苦(社会排斥)和生理性疼痛(高温痛感)。”周欣悦说。

  一些媒体将周欣悦等人的研究结论归纳为“金钱可以镇痛”,而随着研究成果在海内外的传播,对其研究的初衷和意义也有不同的意见和争论。

  针对“这项研究是否鼓励人们拜金”的质疑,周欣悦表示,她并不认为金钱是万能的,相反,金钱的效应虽然被证明可以减缓疼痛感,但是金钱的效应十分短暂,而且有各种副作用。她的建议是,寻求社会关爱比起寻求金钱来说,减缓疼痛的效用更加持久。相比作用力短暂的金钱,社会关爱才是“痛苦的首要缓冲器”。金钱抵御疼痛的功能主要是因为它是作为社会关爱的替代品存在的。
相关标签: 教授   短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