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自尊是不是一种心理体验?

发布时间:2022-06-07 05:57:01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
  主持人:心语可乐

  提问者:晨星(上海福州路)

  解答者:张志刚(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问:在宋丹丹和赵本山小品中,宋丹丹扮演的“白云”有一句经典台词———“走了,伤自尊了

  主持人:心语可乐

  提问者:晨星(上海福州路)

  解答者:张志刚(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问:在宋丹丹和赵本山小品中,宋丹丹扮演的“白云”有一句经典台词———“走了,伤自尊了”。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人们也把自尊看得很重要。请问,自尊是不是一种心理体验?

  答:自尊是一种主观感觉,是一种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自我心理体验。心理学界一直很关注对自尊的研究,因为自尊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认识自尊对于避免焦虑有着重要意义。

  自尊的心理品质是后天逐步培养起来的。儿童期是培养自尊心理的重要时期。心理学界曾经有人做过整整500次实验,来探究人的自我感和自尊的形成规律及其功能。其结论是:他人的期待,往往会导致相应对象变成期待的状态。可见,自尊是非常依赖外界影响的。一个人在儿童期,如果家长和老师用充满期待的尊重的态度来对待他,就有助于他培养自尊。一个人有了较高的自尊水平,以后就较容易表现出自觉、勤奋和认真的特质。

  自尊既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也包含期待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的重视。在文明社会,一个人的自尊心理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维持,依靠自身的能力来支持。但人的能力不是无限的,假如一个人的努力遇到局限,一个人的自尊和自信遇到压力,人就会感到焦虑。尤其是时间一长,这个人的人格也容易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常常表现为尖刻和攻击性。有趣的是,当事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只要听说心理学界有这样的分析,当事人就会有相当大的可能性来调整自己。这就是心理卫生普及的意义。

  保持或恢复自尊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回避一下原来导致焦虑的空间,如宋丹丹所云:“走了,伤自尊了”,转而投入有意义、有爱、有建设性的事情中去。假如这已经是客观现实的话,就该承认自己的变化,承认自己的局限。用转移并替代的方式重新让自己的生命和时间充实起来,自尊和自信就有可能获得新的平衡。
相关标签: 心理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