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如何防止“春天忧郁症”

发布时间:2022-06-07 05:56:59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之际,既是希望之际,又是容易发生“心病”导致自杀的高发期。

  自杀:长期积累瞬间产生

  据有关数据统计表明,中国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人。在抑郁症患者中,5成以上在春季有自杀倾向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之际,既是希望之际,又是容易发生“心病”导致自杀的高发期。

  自杀:长期积累瞬间产生

  据有关数据统计表明,中国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人。在抑郁症患者中,5成以上在春季有自杀倾向。自杀行为发生是在瞬间,但其行为产生的基础往往是长期积累而成的。面对同样的挫折、困难,有人能应付自如,有人却走上自杀道路,这与个人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挫折承受能力密切相关。

  青少年和妇女是高危人群 

  两类人群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一类是应对挫折的“心理抗压能力”较低的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尚不成熟,对于各类挑战和压力还不能充分适应,且容易受到感情的困扰;第二类是处于更年期的妇女,由于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舒服的身体反应。自杀的主要内在因素有生理因素、遗传因素和精神疾病因素。

  首先是生理因素。绝大多数大学生正处于生物医学所划定的“青春期危机”时期,各种激素大量分泌,对心理状态也产生巨大影响。导致心理不平衡、冲动性高亢,容易发生自杀行为。

  其次,是遗传因素。人体大脑中的血管紧张素不足,则自制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偏激行为。而血管紧张素是由某种基因直接产生的。

  第三,是精神疾病因素。和自杀最直接的精神疾病就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如有抑郁倾向的人应多进行体育运动,可培养多种爱好取向,培养积极人生价值观。另外,有精神疾病患者,尽快到专业医院就诊,药物治疗,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这样防抑郁性自杀

  方法一:踏青法 将自己尽情地放进大自然的怀抱里,可强烈地感觉到自然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

  方法二:宣泄法 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如果实在忍受不了可以找朋友出来宣泄。

  方法三:自脱法 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广交朋友,促膝谈心,交流情感。

  方法四:松弛法 若心情不好或有想自杀的念头时,迅速离开现场,作深呼吸运动,并配合肌肉的松弛训练,摒除脑海中的一切杂念。

  方法五:分散法 当有要自杀的念头时可以做点其它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也可以有效避免自杀。

相关标签: 忧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