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为何穷人大方、富人小气

发布时间:2022-06-07 05:56:55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近20年来,白礼芳老人用自己辛苦拉三轮车挣来的35万元,资助了天津地区大大小小300多名贫困求学的孩子,却从来舍不得给自己一份像样的生活……而另据有关报道:全国1000万家私企老板90%从不捐助慈善事业。”
    也不知“穷大方,富小气”这种说法从何时开始流传开来的,大方和小气作为人的性格因素,真的与财富多少成反比吗?

    人们对富人的期望值高
    在富人中也不乏有乐善好施之人,为什么一旦富人表现出常人所认为的小气的一面,大家似乎都特别地不能接受?
    同样是捐款,普通人捐出100元,大家就认为不少了;而富人捐出10000元,大家仍然觉得捐得少。那是因为富人阶层只占整个社会中不多的人数,却占据了不少的财富,他们整体收入高,月收入可能是寻常百姓的几百倍乃至上千倍。人们的潜意识中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同时也拔高了对他们的要求。一旦他们捐款的数额没有达到大家的心理预期,人们就会将“小气”的帽子扣到富人的头上。
    而当人们知道对方不富有后,会在心理上自动降低评判的标准,当穷人在他们仅有的财富中取出一小部分时,就会被冠以“大方”的美名。
    另外,因为富人群体在整个社会群体中醒目而特殊,被普通百姓高度关注着,他们的行为被放大了,所以他们的某些小气吝啬的行为更容易被人们所牢记,而有的慷慨大方的举动却易被遗忘。

    人们对穷人有着更多的宽容
    人们对文学作品中的富人吝啬鬼形象记忆深刻:从巴尔扎克小说中那个一生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最后被金钱所累时仍竭力呼唤着金钱而走向坟墓的葛朗台,到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那个临死前为捻灭两根灯草而迟迟咽不了气的严监生。这些入木三分的富人吝啬鬼形象让人们的内心中有意识地将富有和小气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当人们的潜在预计和文学作品中吝啬鬼的形象碰撞后,很容易就会对富人阶层产生了刻板印象,从而将富人和小气联系了起来。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穷人小气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但因为社会大众大多认为自己属于穷人阶层,穷人对穷人有着更多的宽容。
    大方与小气的性格与幼年时期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
    精神分析学认为,个人的行为表现与早期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婴幼儿时期的经验与训练方式,是构成人格的主要因素。如果此时父母对孩子的训练过于苛刻,将导致其形成冷酷、小气、固执的性格。
    另外,家长是儿童的生活榜样,担任着人格塑造的角色。如果父母是一个对钱财看得很重,很小气的人,那么他的孩子今后多半也会形成类似的性格特征。
    幼年形成的人格特征就好比人的价值观的框架,在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时,在家庭、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下,将得到近一步的巩固和完善。人们由于自身性格、自小的生活环境、父母的遗传、教育……多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对待钱财的态度也不同。有的人慷慨大方,而有的人则很小气,对钱财过于看重。
    然而,“越穷越大方,越富越小气”现在频繁被提及,也体现了一种社会的期待,富人们大方的行为太少了,正因为缺失,所以人们期望社会富裕阶层能拿出他们的部分财富来帮助贫困人群,使得在社会生活中富也大方。

(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