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警惕孩子的蛋壳心理

发布时间:2022-06-07 06:01:55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含在嘴里怕化了。这导致很多孩子养成了一种脆弱的心理,一碰即碎。这种蛋壳心理严重危害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一起来看看吧!

所谓“蛋壳心理”指的就是一触即破的脆弱心理,孩子不能承受心理打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懂如何接受和克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重视心理教育,让孩子的成长的同时增加心理抗压能力。

如今很多孩子只能听赞美之词,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有的孩子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不能面对失败,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有极端的举动,甚至轻生……这就是所谓的“蛋壳心理”,脆弱是它的本质。这种心理,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极大的危害。

【形成原因】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孩子心理成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5~6岁和12~13岁这两个阶段,即小学入学前后和青春期。由于处在转折时期,自身成长的变化让孩子变得困扰和混乱,在心理上进行“自我统合”后,才会完成个体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环境的整合与适应。成功的“自我统合”会使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如果孩子的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环境表现为不平衡、不稳定,并且没能在外力帮助下,顺利地化解这些心理毒素,跨越心灵的危险地带,那么任何一根导火索都有可能把他推向深渊。根据导火索的不同,孩子性格类型的不同,事件爆发的时间、内容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孩子会采取在别人或别的东西上施暴的方式进行泄恨,有的孩子会用自我伤害的方式以求解脱。

具有“蛋壳心理”的孩子往往难以正确认识自己,家长应该帮孩子的心灵寻找一个出口,不要让“蛋壳心理”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隐患。父母对孩子的爱的包裹和爱的缺失,都易造成孩子形成“蛋壳心理”。有些父母对孩子非常娇惯,帮孩子安排好一切事情,这样,孩子独立面对生活,遇到打击和挫折时,就会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和应付能力。有些父母对孩子不闻不问,让孩子在心理发展的转折点独自面对生命中的打击和伤痛。没有成人的心理引导和关心,最终可能会酿成灾难。每个孩子的承受能力各不相同,但是只要超出孩子的心理极限,“蛋壳”就会怦然碎裂,造成意想不到的惨痛后果。

不当的家庭教育,是导致“蛋壳心理”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作为父母,谁也不愿意让孩子经历苦难,尤其是那些在艰苦岁月中长大的父母更是不想让孩子吃苦。因此,作父母的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设计美好的明天,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极尽赞美之词,却舍不得批评和管教……过分娇纵、百般溺爱是导致这种心理的最直接原因。

【专家建议】

建议父母们在孩子蜜一般甜的生活中加一点苦的滋味,在孩子事事顺心的成长道路上“制造”一点挫折,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学会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泰然处之;培养孩子的韧性和抗挫折的能力,以及受挫折后的恢复能力,还有不向挫折低头的精神。

另外,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要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使他们学会接受拒绝,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孩子经受的任何一次挫折,都是对孩子承受能力的一次绝好的锻炼机会,父母应抓住这样的机会,给孩子自己战胜挫折的勇气,从而逐渐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

相关标签: 孩子   心理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