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娈童癖是心理病吗

发布时间:2022-06-07 06:01:47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 娈童癖是心理病吗?日前,国内一名著名男歌手继2001年被捕后,再次因猥亵男童在包头被警方抓获。从国外明星杰克逊、教会神父,到国内个别教师、外来务工人员,近年来诸多猥亵儿童案件,引起人们对行为人的心理高度关注。

  娈童癖是心理病吗?日前,国内一名著名男歌手继2001年被捕后,再次因猥亵男童在包头被警方抓获。从国外明星杰克逊、教会神父,到国内个别教师、外来务工人员,近年来诸多猥亵儿童案件,引起人们对行为人的心理高度关注。

  猥亵是指以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用性交以外的方法实施的淫秽行为。猥亵儿童则是“娈童癖”的一种,是以儿童为对象获得性满足的一种性变态行为。有娈童癖的人会在任何阶层出现,与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收入、社会地位和职业没有关系。

  据估计,娈童癖者多为男性,且较其他性变态的年龄为大,但不一定患有性无能。大多是幼年家庭生活不快乐,或者小时候也受到过性侵害,造成依赖、没有自信的人格,对性保守,且在正常婚姻性关系上适应不良,遂向年纪较小者发泄。有同性恋倾向的患者,大多是已婚的,而且他们更喜爱一个年龄较大的对象,即12—14岁的对象;而有异性恋倾向的恋童癖患者更喜爱7—10岁的儿童。

  有些娈童癖者会花时间和孩子呆在一起,是因为与儿童打交道不需要动更多脑筋,可以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特别对缺乏家庭温暖和关心的孩子更会花颇多心思;他们和小孩在一起比和大人在一起更感觉舒服,通常采用“友谊”的诱骗方式,身体接触是从触摸开始的,发展到最后的性接触。获得性兴奋后,也可能加强其这种潜伏性病态。

  目前没有研究显示娈童癖一定患有心理疾病,仅仅只有不到5%的娈童癖被诊断有精神问题。因此,专家建议应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让娈童癖者对以往的不幸经历产生新的理解,从而重新树立正确的性别认同。对一些高危娈童癖者应当实施监控,一旦发现有不正常的行为应尽早干预,防患于未然。在“娈童癖”案件中,被侵犯的儿童,往往日后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会形成无法信任成年人的心态,将来还可能在性倾向及性能力上受严重困扰。香港中文大学精神料副教授李诚认为,年幼的受害人不懂分辨对错,哪怕曾向家人投诉,而由于“家丑不外传”的陋习而否定受害人的说法,令无助的受害人无法得到正当的保护。

  那父母怎样保护孩子免受“娈童癖”者的伤害呢?专家提醒:

  1.教育孩子什么是“安全”及“不安全”的触摸。亲戚朋友摸摸孩子的头或肩膀,是可以接受的,但触摸私处,则是万万不被允许的。

  2.如果有人一直说要陪你的孩子,或对你的孩子过分热情,你就要开始起疑心,即使对方是熟人。

  3.孩子的行为突然改变,例如害怕见到某人、害怕去某个地方、睡不好、一直洗澡、功课退步、忧郁、容易紧张、封闭自己、模仿大人的性行为或使用一些性语言等,这些都是孩子可能被性侵犯的迹象。

  4.孩子出现生理状况,如私处出血、尿道或嘴巴发炎等,这些也是迹象。

  5.告诉小朋友,不要跟陌生人交谈,不要单独活动,不要走偏僻的小路。如果有人抓他,而围观者较多,一定要立刻大声喊叫,寻求帮助

相关标签: 心理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