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节日心理病”来袭 你都躺枪了吗?

发布时间:2022-06-07 06:01:41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国庆长假来临,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甚至愁得得了“恐惧症”。心理学上,把这种佳节来临引发的心理压力,统称为“佳节恐惧症”。

圣诞、元旦将要来临,各种假日接连登场,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甚至愁得得了“恐惧症”。心理学上,把这种佳节来临引发的心理压力,统称为“佳节恐惧症”。

1、旅行性精神综合征。

节日期间,不少人选择旅游以休心养心。有的亲友赶回家与亲人团聚,在长途旅行中,尤其是在长途列车上和轮船上,由于车厢、船舱内拥挤、嘈杂,空气混浊,加之过度疲劳、缺乏睡眠及个别心理不健全的乘客,此时可能突然对周围环境发生妄想,表现为紧张恐惧、草木皆兵和危在旦夕,在病感的支配下,有的人以为对方要抢自己的财物,于是先发制人,突袭同车无辜的乘客,以至造成流血事件;有的人则感到有人要追杀他,惊慌失措地向乘警报案,要求保护,或慌不择路地跳离高速行进的火车,酿成悲剧;有的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出现自杀行为等。心理学上称之为:旅行性精神综合征。

心理防范:外出旅游者,不能把行程排得过满,以免过于紧张和疲劳;注意充分利用时间休息,及时补充水分和能量;长时间坐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时,应每一两个小时在车厢和甲板来回走动,活动活动筋骨,有条件的洗个热水澡;如睡眠差、烦躁不安的可服一点镇静药;年老体弱者最好不要远距离长途旅行。

2、节日心理失调症。

欢度节日,对一些平时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工作的人群而言,许多人并不是很适应消闲的生活,尤其是白领一族,对他们来说,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作为一种应激机制,人们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一套高度紧张的思维和动作模式,使他们适应了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模式。如果,他们一下子使上述状态停下来,无事可做,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便会突然失去了工作对象,使他们面对宽松的环境反而感到不适应,而出现抑郁、焦虑不安、失落、易怒、失眠、躯体不适等不良的情绪反应。心理学上称之为:节日心理失调症。

心理防范:节日来临之前,人们要有心理准备,并学会积极的心理自我调适,注意劳逸结合。在节日长假里,利用休假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如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听听音乐、读本好书等,都是很好的休闲方式,可以让自己的心理应激状态,从高度紧张的模式中慢慢放松下来,真正给自己的心理和心情放个假,享受美好的生活,让心身更加健康。

3、节日放纵心理综合征。

节日期间少不了亲友的聚会玩乐,在聚会中,面对满桌的酒菜,常常控制不住互相敬酒、劝吃,暴饮暴食;有的日夜搓麻将玩扑克,甚至赌博等放纵行为。导致胃功能紊乱、过度兴奋和疲劳,严重者发生虚脱、昏倒和精神紧张紊乱。不但会影响了当时人们心身健康,还会给节日气氛蒙上阴影。心理学家称之为:节日放纵心理综合征。

心理防范:人们在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聚时应该努力克服放纵心理和行为,在酒桌上尽量控制自己,切忌暴饮暴食,饮食注意清洁卫生,易消化;在牌桌上切勿通宵达旦过度地玩,掌握好时间,注意休息,保证每天有8小时睡眠。

4、节后上班恐惧症。

经过节日期间的吃喝玩乐,不少人上班出现了不适应,有的因离开亲友返回紧张的工作岗位而出现焦虑、郁闷、烦躁等情绪,甚至对上班怀有恐惧心理,并伴有头痛、腹痛、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等躯体不适症状。这因为长假里对自己的休假无计划,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到了上班的时候生物钟调不过来,松弛下来后产生的。心理学上称之为:节日上班恐惧症。

心理防范:可以从生活内容、作息时间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列一列工作计划,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来;注意调整饮食,让自己塞满鱼肉的肠胃好好休息一下,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饮食定时,营养均衡合理;保持充足的睡眠,恢复工作学习时的起居习惯,尽量早休息不再熬夜。如果焦虑恐惧症状明显,应该及时请心理医生帮助调整。

5、假后综合症

假期后综合症(Post-holiday syndrome),又名节后综合症,是一种于出现于长假期或节日后的一些征状,包括有疲倦、失眠、昏昏欲睡、胃口欠佳、难以集中精神工作、有不正常肌肉酸痛或心跳太快,以至焦虑、空虚或容易发怒等。按照心理学家的解释,是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正常心态。

由于在工作期间,身体及精神状况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放长假期或节日后,因放松过度,或多或少就会出现假期后综合征的征状。这种心态就像一个平时已经紧崩膨胀的气球,急速放弃而过度松弛。在回到工作岗位时,因未能及时适应紧张的生活节奏或缺乏了一个心理缓冲期,就会出现了逃避工作的心态及以上的征状。

假期后综合症不单止会出现于工作上,只要会令人高度紧张的工作亦会产生,如考试或上课。因此,假期后综合征亦被称为考后综合症或开学综合症等。

心理学家建议要舒缓假期后综合征应将娱乐节目安排于假期早段,而最后几天最好有充足的休息,作为心理缓冲期,以调整心态时间。并且安排较有规律的生活,将注意力从娱乐转回集中在工作上。至于身体方面,可以尝试造适量的运动,让身体能从休假中起动。

专家认为,所谓的“假后综合症”并非疾病,只是人们在长假后,身心再适应时受到压力后所出现的心理不适感。

人们假期中的生活安排打破了原有的规律,生活节奏不适当,精神长期过度放松,导致假后体能下降和情绪紧张,进而出现疲乏,焦虑等症状。一般人经过一周的自觉调整,就可以恢复正常,不需要就医。

但也有一些人在假日后会有严重的情绪反应,比如:过分的焦虑或者忧郁、失眠,不想甚至恐惧上班。这些人往往个性敏感,容易疲劳,自我调适能力较差,遇到刺激会导致某些个性因素被激发和暴露出来,长时间(1到2周,甚至1个月)无法自我恢复,明显影响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这时就应该进行心理治疗,有时需要适当药物配合。如果就医不及时,还可能导致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相关标签: 心理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