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清华硕士自杀身亡 警惕精神障碍的三个临床表现

发布时间:2022-06-07 06:01:28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一般而言,精神问题分为三阶段,在前两个阶段时,若进行了有效的心理干预等,有可能避免悲剧发生。如到了第三阶段,患者出现轻生倾向,心理已不堪重创,悲剧则随时可能发生。

  新闻背景:据媒体报道,清华大学一名患有急性精神障碍的硕士生就诊时不辞而别,5月9日警方证实他跳河自杀身亡。家属称其精神变化导致轻生的原因 “可能是学业压力大”,同学也证实,时常听到严俊说论文有难度,怕无法顺利完成。虽然该学生死亡的真正原因待查证,但压力大是各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受访专家:

  韩海英,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心理学博士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严俊的精神问题是长时间的积累导致。一般而言,精神问题分为三阶段,在前两个阶段时,若进行了有效的心理干预等,有可能避免悲剧发生。如到了第三阶段,患者出现轻生倾向,心理已不堪重创。如受到刺激,可能会发生悲剧。

  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心理学博士韩海英说:压力像鞋子里的细砂,日积月累会伤害到脚。精神上的小烦恼,多了也会产生心理疾病。

  第一阶段:紧张出汗

  早期通常会出现焦虑,失眠,肌肉紧张,一遇到考试就紧张、害怕、爱出汗,考试时翻来覆去地检查,跟家长、老师、同学交流越来越少,一遇到点小事儿就爱发脾气。

  疏导措施:关注当下,少想结果 焦虑主要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对未来结果有负面预期,如:如考不上,我怎么办?考不上多丢人啊!如家长认为这是正常的,往往容易忽视,导致心理问题加重。家长和老师应适当疏导,使孩子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当下“学习”上来,不要过多关注将来可能的“坏”结果。

  第二阶段:重复倾诉

  如孩子已经很少与人交流,或反复向家人、朋友倾诉烦心事,比如严俊反复跟家人说论文有困难,怕毕不了业。其实这是孩子在向周围的人求助,希望有人能关心他的困难,期望得到沟通,并能缓解心理压力。

  疏导措施:仔细询问,沟通排解 这时,家人、朋友应多关注他倾诉的事情,仔细询问哪里出现了困难,帮助孩子找到应对压力的方法。但往往是孩子在反复说,但周围的人都觉得面对这么点压力,不算什么,并没有真正关注孩子感受,误认为“这孩子心气儿高”,不会有压力。

  第三阶段:绝望

    如果前两个阶段都没有得到重视,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可能导致严重心理问题,患者可能出现轻生倾向,或者各种反常表现。

  疏导措施:陪伴就医,药物治疗 最好带其去专业心理或精神科门诊就医,尽量陪在他身边,安慰他,防止他有伤害自己的举止。

相关标签: 精神   临床   障碍   自杀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