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社交恐惧症 自己吓自己

发布时间:2022-06-07 06:01:26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倾向以“观察者的角度”来评价自己的表现。即是说,他们看到的自己犹如从别人的角度看他们一样,他们在脑海中“看到”自己的影像,而这些影像往往是负面的。

焦虑 src="http://img.familydoctor.com.cn/cms/20140616/201406161149295817.jpg" width=268 height=354>

  社交在人际交往与日常生活时刻存在,因此,很多人都想在社交场上做出最漂亮的表现。但是对于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来说却是一个难题:是尽力表现还是小心保守?许多不擅社交的人都觉得自己患上了社交恐惧症,其实,那些总是被与社交恐惧捆绑起来的“御宅族”、“网络人”其实往往只是存在着社交障碍而未演变成真正的疾病。

  心理专家认为,社交障碍往往出现在刚进入陌生环境的时候,是一个调整的过渡时期,如第一次进入多人共用的澡堂一样,必须让自己学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如何安之若素地做自己的事。这种心理在第一次过寄宿生活,第一次进入一间新的公司都可能曾经出现过。当社交障碍的钟声一敲响,以下的建议也许可以使你安全过关:

  有社交障碍的人对自己在社交场合的表现要求很高,例如他们视说话不完全流利或神态不是轻松自若为“失败的表现”,并相信别人会因些而嘲弄或是不接受自己。因此要自己表现得尽善尽美。其实,不擅交际可能只是暂时的,起初的表现不好,可以继续改进。而不必对自己作过高要求。

  不用负面想法吓自己

  认知理论的研究发现,有社交恐惧的人,身处社交场合中会根据自己内在的信息,例如他们的想法、感受与身体反应,来建构他们在别人眼中的印象。在一些令他们害怕的社交场合当中,他们倾向以“观察者的角度”来评价自己的表现。即是说,他们看到的自己犹如从别人的角度看他们一样,他们在脑海中“看到”自己的影像,而这些影像往往是负面的。举例来说,他们“看到”自己摆出丢脸的姿势、“看到”自己出汗太多等。走在街上他们觉得别人在看自己,甚至在讪笑自己的仪容姿势。而这样的想法只会让他们自己吓自己,丧失自信心,这样也更强化了他们负面的自我形象。

  通常,过分留心观察自己的身心反应与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脸红、手心出汗,这些都是不必要的行为。如果在接收外界信息时自己主观意识就存在偏见,最后只会让自己在社交中无法立足。想要在社交中表现更加自信,就必须纠正负面的错误想法。

  注意力应该转移到外在环境

  虽然这些影像只是单方面凭想象中的“观察者的角度”所建构,但社交障碍者却视为别人真实见到的情境。这些负面的“信息”,令他们在社交场合中越来越焦虑。反之,社交焦虑不高的人,他们在社交场合采取的是“实地的角度”:他们看到的就是他们双眼看到的东西,并能观察身边的环境细节。他们看到的是别人与周遭的环境,而不是别人怎样看自己、怎样评价自己。这样,即使做了错误或不得体的举动也可以很坦然的纠正过来。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