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心理专家:21世纪是人格障碍的时代

发布时间:2022-06-07 06:01:26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习惯了双手敲击键盘,不带任何情感地与MSN上的好友们聊天交流,甚至连电话也被“束之高阁”;习惯了使用公式化的格式敲一封E-mail汇报工作;习惯了在网络世界里排解寂寞,虚拟情感……现代通讯快捷发达,反而让很多青年男女的心灵在虚拟世界中日益封闭,人与人面对面沟通的能力大大退化。

     一个IT“宅男”的非常24小时

  周六下午14:16,Jacky已经在他的网游世界里逗留了243分钟。

  此间,除了喝了半罐可乐,弹掉快要灼烧指头的烟灰,他的眼睛几乎没有离开过电脑屏幕。可这对他来说,并不足为奇。平时下班后、双休日,他经常都在重复同样这一系列动作。

  难道他是网瘾少年?错,Jacky今年29岁,单身,风华正茂,是位从事电子技术检测的张江IT男,同事们送给了他一个“宅男”雅号。Jacky笑起来略显腼腆,工作时的他话不多,低着头,四壁包围着电脑,只是习惯性地在同事们七嘴八舌发表完自己的意见之后,从电脑的缝隙间,伸出半张脸,点点头,追加一句,“嗯。是的。”正因为如此,他在公司里是个“无色透明的生命体”,不露声色,不被关注。而在工作之外,Jacky与同事几乎没有往来。

  除了网络之外,Jacky觉得,似乎没有什么其他事情可做。没多久,Jacky关掉了游戏,开始边听音乐边浏览网页。如果没有人打扰,一天他通常不超过10句话。

  有时,实在无聊了,他也会QQ里找个陌生人吹牛皮。不限男女、年龄,人生观、择偶标准……通通天马行空一番,过过嘴瘾。还或者,假扮半小时女人,去和某个男人“胡扯”。“虚拟世界就这点好,说话不用负责任。”Jacky肆无忌惮道。

  一位OL“剩女”的第11次相亲

  在双方相持了不足一个钟头之后,菲菲确信,对面坐的这个男人,注定只能再次成为她生命中的匆匆过客。

  这是近半年来,菲菲见过的第11个相亲对象。这个数字实在很具讽刺,“难道注定了我要成为光棍?”眼瞅着自己离“打折商品”近了一步,菲菲心有不甘。

  话说回来,菲菲的自身条件并不算差。面容佼好,身材适中。在嘉里中心一个外企做数据分析。每月万把块收入,闲情逸致时,喜欢逛逛超市,烧烧菜,过着居家生活。按理说,像菲菲这种女孩本分、务实,正是贤妻良母型的不二人选,可她至今仍然形单影只。

  “以前工作太忙,没想到青春岁月就这么蹉跎了。”一个人在上海发展,社交圈子本来就小,菲菲又是一个性格上相对闭塞的人。“宁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也不大愿意走出去与他人交往。”菲菲承认自己的性格缺陷。

  这半年来,对于相亲,菲菲显然积极了很多。菲菲曾去参加过一次140余人次参加的8分钟交友活动。可是和预期相差很远。最搞笑的事情,那次竟然在活动中遇到了昔日一位男性旧识,男性朋友赶忙偷偷向她解释:“我是来当托儿的。”此后,对于这种交友活动,菲菲便不抱希望了。前阵子,听说有一种莎莎舞,可以扩大社交面,她也去报了名……

  169天,“奔三”的时间表也已进入倒计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离自己还有多远?菲菲仍然很迷茫。

${FDPageBreak}

  社交缺失症候群症状诊断

  习惯了双手敲击键盘,不带任何情感地与MSN上的好友们聊天交流,甚至连电话也被“束之高阁”;习惯了使用公式化的格式敲一封E-mail汇报工作;习惯了在网络世界里排解寂寞,虚拟情感……现代通讯快捷发达,反而让很多青年男女的心灵在虚拟世界中日益封闭,人与人面对面沟通的能力大大退化。与人交往时,出现恐惧、自卑、害羞、封闭心理,宁愿缩在自己的“壳”里,“宅男”“剩女”便成了这样一群社交缺失人群的代名词。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卡西奥波研究发现,孤独可以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血压上升,压力增大,还有造成抑郁症的危险,孤独者和社交活跃者的健康水平差距与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肥胖症患者和非肥胖症患者的差距类似。各种社会原因造成现代人孤独感增强,人们更需要维系社交纽带。而好的社会交往可以减少孤独、寂寞、空虚、恐惧、痛苦,可以宣泄愤怒及压抑。

  心理学专家:“21世纪人格障碍的时代到来”

  “现代人存在社交障碍主要还是个性原因造成的。”上海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沈勇强分析了“宅男”、“剩女”的性格特质。“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来可能生性胆小,害怕与人接触交往;二来可能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关,过分宠爱孩子,一旦离开熟悉的环境,就会出现分离焦虑,特别体现在一些‘80后’的年轻人身上,到了新环境,不能适应,阻碍了他们的交往能力;还有就是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挫折,这些挫折让其产生自卑心理,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原意再与他人交往,”

  “21世纪人格障碍的时代即将到来。”沈勇强教授的观点并不是危言耸听,这也是他近期从日本心理学借鉴而来并正在临床中论证的课题。人格障碍的两大表现便是认知方式、行为模式明显偏离于主流观念,导致产生社会适应不良。他认为,社交障碍便是人格障碍的一种表现。而社交适应不良很有可能产生冲动型障碍(出现发脾气、打人、毁物、自残等行为),甚至出现反社会型障碍等攻击性行为。“去年6月,日本秋叶原便发生了一起极端案例,一位25岁‘宅男’沉迷于网游世界,对社会极度不满,街头伤人造成7人死亡,10人受伤的惨剧。这对于我们也具有警示意义。”沈勇强补充道。

  专家支招:建立自我认同

  对于“宅男”、“剩女”出现的社交障碍早期行为该如何调节呢?沈勇强教授给出了专业意见,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之所以会逃避社交,自我封闭,关键是没有确立自己的社会认同感。他们更需要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援,得到更多关注,得到肯定。鼓励他们逐渐接触社会,慢慢去适应环境。不妨让他们多与好朋友进行交流、沟通,并慢慢接触新环境,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愉悦,强化这种积极行为,将会带来较好的效果。

相关标签: 障碍   心理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