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边缘型人格障碍:孤独的弃儿

发布时间:2022-06-07 06:01:25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边缘型人格障碍,永远走极端情绪变化大,经常发脾气,行为冲动,如暴饮暴食、疯狂购物、性滥、反复有自杀行为,或作出自杀姿态威胁别人。

    边缘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不断寻求关爱和情绪波动大,人际关系不稳定。患者坚信自己由于在童年被剥夺了充分的关爱而感到空虚、愤怒。他们无休止地寻求关爱。当他们感觉到别人的关心时,他们表现得犹如孤独的弃儿,害怕失去别人的关心时,其情绪会急剧变化,表现出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他们看问题,非白即黑、非对即错、非爱即恨,永无折中之时。永远走极端情绪变化大,经常发脾气,行为冲动,如暴饮暴食、疯狂购物、性滥、反复有自杀行为,或作出自杀姿态威胁别人。

  表现特征

  1、慢性、弥漫性的波动性焦虑。

  2、多相的神经症,诸如严重的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恐惧症状、强迫症状、分离走神现象、疑病症等等。

  3、多相的夸张的性行为倾向。

  4、传统的潜在精神病人格结构,分裂样人格、偏执性人格、轻度躁狂或循环型人格。

  5、冲动性神经症或成瘾,患者表现的是反复需要满足的驱动力冲动发作的严重人格病理。

  6、低层次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为低层次的防御机制,如分离、投射、诋毁、否认等。

  由此可见,形成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比较复杂、严重的人格障碍。

${FDPageBreak}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近年来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研究得比较多的一种人格障碍,对于形成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原因,西方心理学界一般运用心理动力学的理论进行解释。

  按照心理动力学的理解,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内心主要冲突起源于前恋母期(口欲期),患者早年生活经历中有明显的母—婴关系紊乱,使患者的内部心理处于一种矛盾状态,这种矛盾情感使患者难以得到彻底的安全感,不知道如何面对外来的爱与恨,因此,焦虑油然而生。由于存在有这种焦虑,使得患者力图用分离(把正性和负性的自我与正性和负性客体形象分离开来,比如情绪的喜怒无常),否认(有意不理会重要的现实)等防御机制对焦虑进行控制,从而使患者人格产生偏离。

  患者的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如果迟迟得不到改善,在其随后的心理发展中,早期心理发展的紊乱,不但无法解决,反而会得以强化。到了青春期,性的发展非常迅猛,患者有强烈的性冲动需要释放,而超我(道德感)又非常弱,虚弱的自我(心理状态)夹在本我(性的本能)和超我之间,摇摆不定,不能自控而陷入了青少年危机中。

  如果患者的亲属或者患者幼年时所认同的对象本身就具有边缘型人格的特质,对患者人格偏离的形成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边缘型人格的心理治疗

  由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复杂性和病症的严重性,患者一般需要接受专业心理医生的治疗。心理医生会通过精神分析法确定患者病的内在根源,继而对患者的人格进行矫治。

相关标签: 障碍   边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