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老是不满现状?小心是病态怀旧

发布时间:2022-06-07 06:01:24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怀旧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但社会中还有一些人以另一种方式怀旧,他们认定今不如昔,生活在今天,志趣却滞留在昨日,一言一行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这种怀旧心态,称之为病态怀旧心理。

    表现

  依恋过去的事物。如保存大量的旧照片、旧服装、旧书、旧报纸;给孩子取旧时代的名字;依恋过去的友人。如过分热衷于搞同乡会、同学联谊会等。

  有的男士女士过去曾有过一段恋情,因故未成连理,如今已届中年,旧情萌发,开始“第二次握手”;依恋过去的经历。很看重过去所取得的功绩,把所获得的奖状、勋章、奖品都很仔细地保存,时常追忆当年辉煌的经历。相比之下,现在这些荣誉的光环正逐渐在消失,心理时常有失落感,一些幼年受溺爱或早年生活丰厚的人也有同样感觉。在怀旧中寻找童稚与宁静本无可厚非,但因怀旧而导致今不如昔的感受就有危害了。病态的怀旧会阻碍个体适应环境,对社会变革产生阻力,个人的交际圈也会大大缩小。有病态怀旧行为的人很难与时代同步,这有碍于他们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特点

  不合时宜。有些服饰、装束、语言、物体过去风靡一时,现在已不合时宜,跟不上潮流,但仍然保持过去的做法。对社会持有偏见。偏见是一种心理定势和社会心理刻板印象。认识上极端保守,对新生的事物看不惯,崇尚传统尤其反对任何形式的变革。

  回避现实。病态怀旧者,不满现状,又无能为力。大多采取回避现实的态度,怀疑与否定一切,常常是社会变革的反对者,也是现实生活的不适应者。

  普遍性与差异性。病态怀旧存在于各个年龄阶段,但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儿童的怀旧,多见于人格滞留,虽说已到了上学的年龄,但仍依恋母亲的怀抱和摇篮,渴望处处得到父母的保护,缺乏主动性与独立性;青少年的怀旧大多因为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他们本可以享受更多的自由,又对这突如其来的自由感到恐惧与不安;中老年怀旧则是回避现实,对社会存在偏见,不合时宜。如中年人的固定观念,表现为过分固持己见,如“坚信”某种经验是“真理”,对某件事做出决定后不再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适当修改或采纳他人建议,从不听从别人劝告或与之持相反的意见。即使有足够的事实证明这种经验是错误的,内心也不得不承认其错,但在口头上绝不认错,甚至由于在心理上达不到平衡而不能自控,错误地坚持或一意孤行,我行我素,惟我独尊。

  而老年人由于长年累月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个性心理特征更加明显。他们的兴趣、爱好、脾气、性格具有突出的个性化,比中年人更具特点、更加定型。他们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习惯和爱好,不赞成别人的意见和看法,更无法轻易改变。不 自觉地坚持自我为中心,自我防卫意识较强,对什么都感到怀疑,固执地想保护自己而采取利己的态度和方法,办什么事都优先考虑自己。

${FDPageBreak}

  调适

  积极参与现实生活。如认真地读书、看报,了解并接受新生事物,顺应时代潮流,不能老是站在原地思考问题。寻找最佳结合点。如果对新事物立刻接受有困难,可以在新旧事物之间寻找一个突破口。

  发挥正常怀旧心理的积极功能。正常的怀旧有一种寻找安静、维持心灵平和、返璞归真的积极功能。这方面的功能多一些,病态的、消极的心态就会减少。因此,也不应对怀旧行为一概反对,正常的怀旧还是要提倡的。

相关标签: 小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