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如何解读异性间的吸引力 异性交往别忘4个准则

发布时间:2022-06-07 06:00:44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异性之间的吸引力一直是人类喜欢谈论的话题。据此而生的“匹配理论”,则为很多大学和企业经理们所实践。行为学家喜欢把人降低到动物的水平上来研究和谈论。他们认为,目前的经济学家无非就是继承了行为学的衣钵在传道,因为在经济学家眼里,人类行为没有任何“神圣”可言,只不过是动物的理性行为。

异性之间的吸引力一直是人类喜欢谈论的话题。据此而生的“匹配理论”,则为很多大学和企业经理们所实践。行为学家喜欢把人降低到动物的水平上来研究和谈论。他们认为,目前的经济学家无非就是继承了行为学的衣钵在传道,因为在经济学家眼里,人类行为没有任何“神圣”可言,只不过是动物的理性行为。

经历了中世纪压抑之后的西方文化,显出强烈的“性”偏好,故其经济学家也乐意谈论“性”问题,著名者如贝克尔(Gary Becker)。关于两性间的相互选择,贝克尔提出了“互补原则”。

例如,富有的男性更倾向于寻找美貌的女性,因为兼有“美貌”和“财富”的家庭能够产生出远比只有“美貌”或只有“财富”的家庭更多更好的效用。类似地,忙碌在商场中的男人,更愿意有一位贤妻良母型的女人来操持家政和教育子女。

经济学家还从数学家那里发掘出一种“匹配理论”。其定理之一是:如果数目相等的一群男女相互配对,若男人按照自己的偏好顺序给女人发邀请信,女人根据自己的偏好顺序决定接受或拒绝男人的邀请,那么,经过有限次的邀请和拒绝之后,全体男性和女性都将找到自己的“配偶”,并且在这一均衡状态里,没有任何一对配偶的任何一方愿意再转向其他异性。可惜,数学家们接着说:在上面的“配对”博弈中,由于男人享有主动邀请的权利,均衡状态将保证每一男性获得自己最满意的配偶,但每一女性只得到她在博弈开始时“最不满意”的配偶。

这一“匹配”定理启发了美国的许多大学,它们开始主动向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发出“邀请”,因为这样达成的均衡将让大学方面获得最好的学生。类似地,我们周围时常发生的“好男无好妻”现象,或许是现代时尚——女性主动追求男性——的副产品之一吧?

企业经理们如果不是“匹配”定理的最初发明者,也必定是最早的实践者。为了争夺最有价值的客户,经理们都明白,必须主动去敲客户的门,而不是坐等人家上门。前者可以找到最好的客户,后者则将得到最差的客户。

异性之间的吸引力是人类天生喜欢谈论和探索的重要主题。记得在1977年,我在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的喜欢发明新理论的同学张宇,某日郑重其事地对我昭示他的“情场公式”:异性间的吸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异性“性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对如此“经典”的引力公式,我们不难举出反例。物理距离显然未必能减弱爱情的力量。情侣分离,尤其是被迫的分离,常常足以强化而不是弱化情感。

异性交往要知道这几个准则

1、自然交往。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辞;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

2、适度交往。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倒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地萌动情爱,双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当然,要做到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有时也并不容易,建议你只要做到自然适度,心中无愧,就不必过多顾虑。

3、真实坦诚。这是指异性交往的态度问题,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真朋友。

4、留有余地。虽然是结交知心朋友,但是异性交往中,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比如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有分寸等。特别是在与某位异性的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程度。

相关标签: 性交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