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少年时期的心理问题 可能影响一生

发布时间:2022-06-07 06:00:10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专家指出:少年时期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很有可能迁移到中年,生活中患有情绪失调、适应不良的青少年百分比首次超过抑郁症和焦虑症,成为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

专家指出:少年时期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很有可能迁移到中年,生活中患有情绪失调、适应不良的青少年百分比首次超过抑郁症和焦虑症,成为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

专家指出,少年时期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很有可能迁移到他的中年时期。这次心理调查分10个项目,包括人际关系紧张、适应性不良、情绪失调、焦虑、抑郁、敌对、偏执、具体化、心理不平衡、强迫倾向等调查的学生有274人,教师245人,家长89人。这些学生、教师、家长是随机在河南、河北等省近70所学校选取的。

专家的调查统计显示,61%以上的学生承认自己情绪不良,55%以上的学生承认自己适应不良。原来一直排在青少年心理不健康因素首位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在这次调查中仅排在第三、四位,最高的比率不超过48%。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王教授解释说,除了整个社会竞争环境的加剧给青少年的情绪造成一定的紊乱和适应的无所适从外,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则成为影响学生、家长和教师情绪的主要原因。他认为,要解除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情绪失调和适应不良,必须要变目前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尤其是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另外,他指出,目前我国中小学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良倾向,即知识化、德育化、医学化和形式化。他认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心理调节技能的传授,而不是知识的传递。他对德育化和医学化两个不良倾向做了特别解释,“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结合起来,实际上学生道德品质与心理健康是两回事。”

为什么说学校的健康教育存在医学化倾向呢?王教授解释说:“在中小学生中,其实许多问题根本不需要咨询,要相信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他说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区别还在于,心理咨询面对的是个别学生,而心理健康教育则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最后他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千万不能走形式,要加强心理培训和适合中小学生的心理教材编写。

相关标签: 影响   少年   心理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