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装嫩也是一种病——彼得·潘综合症

发布时间:2022-06-07 06:00:01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一项让人纠结的研究:25%的人有非常突出的装嫩心理,其中男人的周期是8年,女人比男人还能“装”,一般是10-12年。装嫩会有“彼得潘综合征”——不负责任、缺乏自信、依赖心强、难于坚持及打扮成青少年,迷恋卡通等。你躺枪了吗?

最近有研究称“装嫩是种病”。据媒体报道称,25%的人有非常突出的装嫩心理,通常会持续8-12年,同时女性装嫩的时间要长于男性。这种长时间的装嫩心理,被心理学定义为“彼得潘症”,来源于于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的同名童话故事,故事里的彼得·潘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里,永远也不想长大,现实中患彼得潘症的人同样心理不成熟、同样喜欢逃避现实。

彼得·潘综合症的形成与家庭环境、教育有关

西班牙心理学家阿奇立诺勃拉伊诺-罗兰特在他的专著《彼得·潘情结:拒绝离家的孩子》里认为,装嫩是种病,失败的教育模式才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与他一样,阿根廷心理健康协会主席、精神病学专家佩伊鲁教授也把“彼得·潘症候群”的形成归咎于家庭教育。他认为,对于父母而言,在孩子青春期采取两种错误的教育方法:过于冷漠或呵护过度,都有可能造成他们心理上的“晚熟”,因为这两种方法都会使孩子缺乏与外界沟通及与其他人共处的能力。

彼得·潘综合症的形成与家庭环境、教育有非常大关系。在过分保护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已经形成了依赖行为模式,习惯于让别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患有这种病的人往往一生无所作为,他们的症状及对感情问题处理的不成熟,往往难有固定的人生伴侣,就算结了婚,也容易令家庭破碎,同时也容易让自己沉湎于酒精和药物,为了在失落中获得暂时的满足。

我们都知道,健康的人在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上均要符合其年龄特征。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年龄要与生理年龄保持一致。然而,我们生活中,像彼得潘这样长不大的成年人越来越多,他们喜欢“装嫩”,行事带有孩子气,渴望回归到孩子的世界。这种心态如果发展到极端,就会沉溺于自己的幻想,拒绝长大,这种心理的极端形式被称为“彼得潘综合征”,也被通俗地称为“成人幼稚病”,心理学上叫做“依赖型人格障碍”,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心理学专家们列举了“彼得潘”的如下特征:

1、不负责任:表现任性、散漫,过于自我中心,出了差错老爱怪罪别人。

2、缺乏自信:恐惧失败,不敢勇于承担,面对挑战会找借口逃避。

3、依赖心强:害怕孤单、寂寞,希望随时有人可以帮忙,满足任何需求。

4、难于坚持:挫折忍受度低,行事稍有不顺或遭批评便易情绪化或放弃。

5、关系障碍:与异性交往到需给予承诺时,便会临阵脱逃,故不时更换伴侣,且对象越来越年轻,借以缓解被要求结婚组织家庭的压力。

6、其他:穿着打扮如青少年,与本身年纪有所出入;迷恋卡通、漫画、电玩、玩偶;好奇心强,爱尝试新奇事物,喜欢热闹气氛等。

如何分辨“装嫩”是正常还是不正常?

心理学家表示,对于如何分辨自己的“装嫩”是正常还是不正常,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如果你在面对巨大压力时还是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也能够正视自己犯的错误,这就是一种健康成熟的心态,外表的“装嫩”只是一种纯粹的个人爱好、追求流行。

如果面对压力,你总想逃避,想找一个依靠;在犯错时,也总以“我还小”这种借口来原谅自己或求得别人的原谅。那就表示,你在用外表的“装嫩”来表达“我还是个孩子”的心理,希望别人让着你、宠着你,这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了。

相关标签: 综合   综合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