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中国人为何不习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2022-06-07 05:59:50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在一个中国家庭中,没有什么比“孩子读书”更重要的了。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考好成绩,全家往往不惜花巨资买房为孩子择校,母亲常常牺牲自己的事业,在家专门接送孩子、料理家务。还有不少中产阶级的家长选择移民西方,目的也是“为了孩子的教育”。

  在中国生活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中国人对于子女教育的无上重视。

  在一个中国家庭中,没有什么比“孩子读书”更重要的了。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考好成绩,全家往往不惜花巨资买房为孩子择校,母亲常常牺牲自己的事业,在家专门接送孩子、料理家务。还有不少中产阶级的家长选择移民西方,目的也是“为了孩子的教育”。

  如此“不惜一切”,令我佩服,也让我感叹——与其他国家的同龄孩子相比,中国孩子既是最幸福的,也是压力最大的。

  但让我十分不解的一点是,现在中国家长眼中的“好教育”,终点更多是指向一种西式的教育:学好英语,去欧美的中学和大学读书。中国优雅高贵的传统文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老庄智慧,以及传统的书院教学方式——似乎被现代中国的家长们完全忘记了。

  我在上海认识一对英国夫妇,他们把孩子送去中国学校,让孩子从小学习笔划拼音,“死记硬背”古诗词。一次我去他们家作客,看到他们年仅8岁的儿子在“背书”。

  我非常吃惊,因为与他同龄的外国孩子此时多半是在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我于是问,为什么要这样“折磨”孩子呢?

  孩子的父亲是一位“中国通”,中文非常流利。

  他告诉我,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讲究“先模仿再创造”——先记熟前人的,才能创造出自己的,所以要把中文的基础打好,一定要先“死记硬背”。这是一种跟提倡自由、尊重天性的西方教育完全不同的理念,但对于学好中文非常有效。

  第二,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性非常有好处,西方教育由于太放任自由,有时会把孩子培养得散漫而自我。

  他们的计划是,先让孩子在中国的教育方式下打好中文基础并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再送回英国任其自由发展。

  我不由为这番“中西结合”的苦心连声叫好。但有意思的是,它出自一对热爱中国文化的西方父母,而非中国家长——中国的家长反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怎么上心,认为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一无是处,更愿意孩子接受西方式的教育,成为“国际化”人才。

  如果长此下去,未来的中国年轻人会不会只认识英文,读不懂古文? 会写书法、背诗词的,反而是外国人?如果因为全球化而丢失了倚窗抚琴、听雨品茗、踏雪寻梅的中国式雅趣,将是中国无可弥补的巨大遗憾和损失。

  现在,很多外国人因为“机会”和“市场”而选择来到中国生活。但中国如果希望长长久久地吸引外来客人,不能单是凭借商业力量,更深层次的,应该是依靠博大精深、优雅美丽的中国文化,这才是软实力的真正所在。

  而我更加希望未来中国优秀的年轻人,是既深具中国古典之美,又通熟国际语言的美好的青年。

相关标签: 中国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