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我们真的对特权厌恶吗?

发布时间:2022-06-07 05:59:48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广州越秀区区委常委、武装部长方大国在飞机上动手打空姐一事经由网络曝光后闹得沸沸扬扬,引起各方声讨滥用特权、以权欺人,百姓的一腔正义感再度热烈燃烧。

  联想起上个月发生的两个政府工作人员的艳照门事件,在舆论压力下相关人员已被撤职。百姓监管力度加强了是好事,可是保持理性也至关重要。别让正常的监督政府工作成为了群众对特权的不满情绪的发泄。

  官民的矛盾源于日积月累的各项不公平待遇,也体现在日常大小事的差别对待。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得顺利,办事便利,出入方便,赚钱不嫌多。然而这些愿望往往很少在百姓身上得到实现,于是便把目光紧紧锁在享受这一切的政府人员。而这些目光是出于为了让政府工作做好本分,还是眼红嫉妒自己得不到的,恐怕两者皆有。

  可是在网络上只要动动指头就能肆意发泄情绪的情况下,对事情的思考分辨能力下降,思维碎片化,还没分析清楚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已经贸然将对特权的不满统统分散发泄在每一个个案。表面上看似乎是很正义,可是这些不满仅仅只是嘴上说说。不满的人有那么多,然而真的下定决心以自己的力量做力所能及的改变的人却少之又少。这让抗议的声音看起来就像群体一场又一场充斥着舆论暴力的狂欢。

  很多人义正言辞谴责特权的缺点和危害,其实不是不喜欢特权,而是不喜欢自己没有特权。当一样东西求而不得时,心理会进行暗示性安慰——那东西不好,得不到也罢。所谓酸葡萄的心理。随着暗示的加强,对特权的排斥和厌恶会逐渐加深,但这恰恰是很在意、充满渴望的表现。因此特权阶层一犯错立刻成为群众攻击、发泄的借口,仿佛更加印证了特权是邪恶的。不过一旦得到了,之前自我安慰的暗示就不再被需要了,曾经深深的厌恶随即被抛在脑后。得不到前有多讨厌,得到后就有多喜欢。

  包裹着嫉妒心的正义不是监督特权的正确方式。群众的每一次不满、声讨应该是让政府工作有实质的进步,而不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纯粹发泄。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