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喜形于色到底好不好?

发布时间:2022-06-07 05:59:44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经验说:即使是内心波涛汹涌,外表上也要看起来波澜不惊,这样才是成熟的表现。实验说:克制情绪也是个费精力的事情,做别的事情可能就不给力了。

  在和人沟通的时候,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好呢,还是压抑住好呢?非常有聊的心理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把一对萍水相逢的女士先大致作了相互的介绍,就请这对女士坐在了离一个隔板2米远的两端。实验者解释说,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对话的过程,告诉被试会测量她们的血压,并录下对话的视频。其实这只是个幌子,你懂的。

  参与者可以通过一个监视器看到和她沟通的对方,但不能直接看到对方本人。坐定以后,被试先看3分钟的自然电影,这是为了能够测到她们平时的血压。为了产生一个双方都有负性情绪体验,被试看了一段16分钟的战争纪录片。这段影片记录了在二次大战中,日本被扔了两颗原子弹后的情景。(在这之前,已经有预实验的数据表明这段影片是可以引起大家厌恶,愤怒和悲伤这样的负性情绪体验,以及强烈的政治和宗教观点。)

  接下来,实验者就把这一对对的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三种条件组里去:情绪压抑组,重新思考评价组,和控制组。

  被分配到情绪压抑的组里去的人,接受的指令是:“在接下来的对话过程中,请不要表现出任何迹象,让你的搭档知道你的感受。”

  被分配到重新思考评价组里去的人,接受的指令是:“在接下来的对话过程中,想一下你所要的,应该是一个冷静,没有激情的情景。”这个指令跟情绪压抑组的有本质区别吗?当然了!上一组的参与者想的是如何抑制负面情绪,是采用“堵”的方式,情绪还在;而这一组的参与者则是试图从内心中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让自己想通了。

  被分配到控制组里去的人听到的指令就是一段音乐片段。

  然后,实验者就移开了隔板,让这几对隔空讨论的参与者开始面对面地讨论他们对人类本性的想法和感受,以及他们的宗教政治信仰。参与者可以随时自由结束对话,在对话结束以后,重新放上隔板,参与者在一个单独的空间里填写关于情绪体验的问卷。他们的对话被录成视频,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对他们的行为表达进行编码(具体怎么操作?参考美剧 Lie To Me 吧)。

  对比录像就可以看出,情绪压抑使得个体对对话有些心不在焉,在对话过程中的反应比开始时减少,血压升高。所以说,情绪压抑对于沟通是不利的,而且,在生理上也产生了压力感。

  这是这个研究中所作的一个实验得到的结果,但情绪压抑与情绪控制是两回事,情绪压抑对两人之间的沟通来说似乎并不有利,但情绪控制却未必如此。平常所说的“冷静”,指的是一种情绪控制,不是情绪压抑。一个成熟的个体需要修炼的是对自己极端情绪爆发的一种控制,而不是在与人沟通时对自己情绪体验的刻意压制。适当的负性情绪的表达也是有利于双方的沟通的。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