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家长物质奖励孩子 小心了害了孩子

发布时间:2022-06-07 05:59:34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奖赏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它又有使人只对其奖赏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失去兴趣的危险。孩子还小,没有形成一个稳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有这样一个父亲,儿子懒于帮助做家务活便试着拿奖金作“杠杆”去起动其积极性。最初一次两次很灵验,可往后麻烦就来了:给少了很不愿干,不给奖赏根本不干。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父母不得不对孩子的奖赏问题作冷静的审视。

  心理学家雷珀做过一个实验:他挑出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许诺“画得好就给奖赏”,另一组只告知“想看看你们的画”。

  结果三个星期后,前组的孩子们大多不情愿主动去绘画,兴趣明显地降低了。而后组的孩子们却一如既往地积极绘画。

  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奖赏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它又有使人只对其奖赏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失去兴趣的危险。孩子还小,没有形成一个稳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用奖赏作为激励手段,一是容易使孩子的行为降低到只以获得奖赏为目的,客观上阻碍了孩子潜能的发展;二是靠奖赏激发起来的行为不可能持久。

  诚然,孩子的某种良好行为与某项成绩的取得,应得到家长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但是,奖励孩子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应多以精神上的鼓励为主,适时对孩子作积极的肯定,以巩固孩子的行为;同时给孩子讲述类似的优秀人物,和孩子一起憧憬未来,帮孩子树立更高的行为目标,以不断激起孩子新的行为动力。

  千万别轻易作物质上的许诺,特别是拿钱来作刺激,这样的方式会把孩子的成长行为从小就引入拜金拜物的“死胡同”。

相关标签: 小心   孩子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