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冲出朋友圈的“围城” 真情回归最重要

发布时间:2022-06-07 05:58:08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沉溺于朋友圈,可谓本末倒置。虚拟的终归是虚拟的,只是真实生活的点缀,回归现实,沟通才能有深度与真度。

沉溺于朋友圈,可谓本末倒置。虚拟的终归是虚拟的,只是真实生活的点缀,回归现实,沟通才能有深度与真度。

逃离虚拟“朋友圈”

路上、单位、家里,无论走到哪儿,都能遇上刷朋友圈一族:有的随时随地刷“好友状态”,不时点个赞,表明“朕已阅”;有的随时随地“更新状态”,时时报备个人行踪,成了名副其实的“状态帝”。

不过,最近很多人在讨论该不该戒掉朋友圈,起因是某个在朋友圈很活跃的人,突然宣布关掉朋友圈,宣称不想再被绑架了。朋友圈由原本的生活实时报,逐渐转向被各种海外代购、心灵鸡汤、养生秘籍、八卦流言所占据,终于有人高声大喊:“够了!”

圈子文化,让朋友圈得以兴盛。朋友发布状态后,能看到的留言都是“圈内人”的,它帮你筛选了信息,分享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和喜怒哀乐。朋友圈的存在让此时的我可以知道“彼时彼刻”你的心情。用碎片化的时间沟通,加深朋友之间的友谊,不能不说很赞。

但是,随着微信的普及,朋友圈开始去私密化。玩微信成了一种“现象”,赶潮流者颇多,认识陌生人的第一件事就是“扫一扫”,父母亲友全在微信上……微信好友越来越多,朋友圈里的陌生人也越来越多,刷出的真实内容越来越少,想说的话也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有这样的顾虑:“我发这个,爸妈、领导看了,会怎么想?”

说到底,圈子文化被破坏了,失去了归属感和私密性,逃离朋友圈成了一些人的选择。

朋友圈的问题,一直都存在。当“繁华”被看尽,更多的人或选择成为“僵尸”,或另开小号,或彻底逃离。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理性的回归。沉溺于朋友圈,可谓本末倒置。虚拟的终归是虚拟的,只是真实生活的点缀,回归现实,沟通才能有深度与真度。

凡事过犹不及。那些看到红点就控制不住的“朋友圈控”们,如果不想被信息绑架,彻底关闭,倒不失为一种解脱。要知道,朋友圈只是一个朋友交流的平台,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刷状态或表存在,为何不经常和朋友见见或者打电话问候?相较而言,直接交流、回归生活,才能培养出扎实的真感情。用最朴实的手段,表达最真挚的情谊,远比高科技的问候更让人温暖。

相关标签: 朋友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