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揭秘:怀旧的人更能面对死亡
近日,美国北达科他州州立大学(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怀旧可以帮助人们情绪变好。 [详细]
2022-06-07 06:02:30
抑郁症增加过早死亡风险 抑郁症的四个自我治疗
抑郁症会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是研究者早已发现的现象,但一项最新研究又显示,即便是没有达到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的轻度忧虑,也会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这提醒人们要注意心理健康。 [详细]
2022-06-07 06:01:59
过久使用电脑可致“心理死亡”
用多电脑易患焦虑及抑郁症 [详细]
2022-06-07 06:01:19
亲人死亡后不哭不悲的人是什么心理?
亲人离世,最痛苦的莫过于在世的亲人。没有哪个人能够做到亲人离世,真的不悲不痛,人是没有铁石心肠的,只是可能表达悲伤的方式不同而已,不能因为亲人离世没有在外表现出哭泣悲伤就认为他(她)存在心理问题,冷暖自知,我们无法真正的去体会他(她)内心的痛苦。 [详细]
2022-06-07 06:01:00
孩子对死亡的认知分三时期 如何跟孩子讨论死亡?
很多孩子都会目睹亲人过世、宠物死亡等各种生命无法延续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一定要刨根寻底地搞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面对这些追问,家长应该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要不要说明真相,以及如何说明才能孩子明白死亡的含义又不会让他们感到害怕? [详细]
2022-06-07 06:00:10
女生心理更脆弱 死亡比高于去年
上海市教委昨天发布《2009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安全情况报告》,报告显示,2009年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率继续呈下降趋势。去年全市共发生中小学生各类安全事故1717起,比上一年减少39起。去年全年全市中小学未发生集体食物中毒、校车责任事故等公共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 [详细]
2022-06-07 05:59:01
心理专家指导: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妈妈,人死了之后会变成什么呢?会有灵魂存在吗?会看到去世的亲人吗?”  “如果人死后最终只是化为一抔泥土,那我们为什么每年还要去拜祭先人?有什么意义呢?”  ……  12岁的阿虎正上初一,最近这段时间,这些问题老 [详细]
2022-06-07 05:58:56
自杀成为青少年5大死亡原因之一 如何预防自杀
国家卫生部曾公布一项调查数据,数据显示,自杀在中国人死亡原因中居第5位,15岁至35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列死因首位。在全球,自杀是导致15至19岁青少年死亡的五大原因之一。 [详细]
2022-06-07 05:58:20
揭秘:人在面临死亡前的十三种神秘感受
按照宗教的观点,死亡只是人类生命的一部分,由于人们永远无法知道死后的世界,因此死亡一直是一件神秘而让我们恐惧而着迷的事。濒死体验(NDE)在我们的日常用语当中已是司空见惯了。而诸如“我的一生在眼前闪过”以及“见到天堂的灵光”等说法,是人们对于一些人在弥留之际所经历的那些奇异的、看似超自然的体验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后得出的。 [详细]
2022-06-07 05:57:51
久用电脑警惕遭遇“心理死亡”
进入网络办公通讯时代以来,高效率和快节奏成了现代办公的主要特点。电脑为人们的体力减轻了负担,但也给人们的心理增加了负担。不少长期面对电脑的人,呈现出一种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早衰综合症。 [详细]
2022-06-07 05:57:49
常见的梦:梦到当众裸体、梦到亲人死亡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经常会做一些情节很相似的梦,比如被追逐、从高处坠落等等。有时独立成梦,有时成为其他梦的重要情节。这些梦不再仅仅是个体经验,而是带有普遍性,象征含义相对稳定。了解这些常见梦象,对解梦很有帮助。 [详细]
2022-06-07 05:57:46
全球死因排行榜 日本人最不易意外死亡
近日,英国广播公司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全球各国致死原因排行榜,通过收集全球各国因疾病、事故或其他因素致死的数据,盘点出在不同国家,哪些因素的致死率最高。 [详细]
2022-06-07 05:57:45
65岁以下的人最好别独居 死亡率高20%
最新研究发现独居者比同居者死亡率要高出2%,而65岁以下过着独居生活的人,死亡率会比那些有人同住的人却高出21%。 [详细]
2022-06-07 05:57:42
过分追求完美主义 死亡风险大增
完美主义倾向有两个组成部分:积极的方面,包括像高标准完成自己的事情;消极的一方面,它涉及诸如疑虑、对错误的过份关注和感受别人的压力,都是完美的有害因素。 [详细]
2022-06-07 05:57:40
医学研究:精神绝望让人更快死亡
已有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精神上的绝望,很容易加速肉体死亡。 [详细]
2022-06-07 05:57:38
荣格分析死亡之梦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早就发现:梦是潜意识的作品,梦用象征的形式反映了人内心深处的心理矛盾、欲望和情绪。解释梦,就可以知道人的内心中发生的事情。 [详细]
2022-06-07 05:57:35
梦见回家或出门旅行 可能是死亡象征
死亡也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人人害怕它却人人都要面对它。 [详细]
2022-06-07 05:57:32
惊!长久使用电脑易造成心理死亡
进入网络办公通讯时代以来,高效率和快节奏成了现代办公的主要特点。电脑为人们的体力减轻了负担,但也给人们的心理增加了负担。不少长期面对电脑的人,呈现出一种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早衰综合症。 [详细]
2022-06-07 05:57:27
他诞生,生活,死亡

  古时候有一位国王,他下令让人为他写一部历史。一部十卷本的历史写完了,国王不满意。压缩为五卷本,国王还是不满意。最后他的历史被缩写为“他诞生,生活,死亡”。   这位国王是一粒伟大的芥子。我们应该仰望他,而同 [详细]
2022-06-07 05:57:13
精神疾病患者呈增长趋势 抑郁症引发高死亡率

  “2007年我市有精神疾病患者4466人,2008年为4502人,预计2009年还将增加200人至300人。”嘉兴市康慈医院防治科医护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生存环境压力增大导致精神疾病患者增多。  今年的10月10日是第18个世界精神 [详细]
2022-06-07 05:57:10
久用电脑会“心理死亡”
  有专家担心,久用电脑会造成“心理死亡”。  说“心理异化”更确切  不少长期面对电脑的人,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呈现出一种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早衰综合症。过早地出现生理上衰老、体质上衰退和心理 [详细]
2022-06-07 05:57:09
死亡学专家之死:提倡对死者“心理验尸”

  施耐德曼曾经在一个普通的早上醒来时,用玩笑的方式为自己写下了讣告:“著名死亡学家死亡”,他笑着看着自己的作品,接着又继续这个笑话:“著名自杀学家自杀”。

  当然,他没有自杀,这名用一生来研究选择死亡的人的心 [详细]
2022-06-07 05:57:08
从死亡到新生

一个负伤的战士,躺在曾经酣战的沙场上。战争的怒吼早已平息了。劫后余生,他死一般地静静地躺着,感到剧烈的痛苦。战场上除了伤者的悲鸣和濒死者的叹息外,寂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宛若它从尘世的喧闹,逃入夜晚难以言语形 [详细]
2022-06-07 05:57:08
补上死亡教育一课

  鲜花是灿烂的,人生是美好的,可是,再美的鲜花也有枯萎的时候,再靓丽的人生也有终结的时候。既然人的死亡不可避免,那么,就应当学会正确面对它。   不可否认,中国是一个讳言死亡的民族,好像死亡是不吉利的事情。鲁迅曾 [详细]
2022-06-07 05:57:05
自杀成大学生意外死亡首因 大学生很脆弱吗?

北京市卫生局发布播报,北京地区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3.66%,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另据对北京16所大学的调查,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总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精 [详细]
2022-06-07 05: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