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秘

虐童案养母刑满出狱 父母体罚孩子出于4种心理

发布时间:2022-06-07 05:58:13   来源:网络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导读:3月13日天7时50分,在狱中服刑半年、长发剪成短发的李征琴从监狱大门左侧的小门走出。她刚出监狱,孩子的生母便跪倒在李征琴面前痛哭,并大喊,“表姐,我对不起你!”随后,等候在一旁的宝宝迅速扑过去抱住妈妈,李征琴哭着说,“宝宝,妈妈回来了。”3人在监狱大门口哭成一团。2015年李征琴因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3月13日天7时50分,在狱中服刑半年、长发剪成短发的李征琴从监狱大门左侧的小门走出。她刚出监狱,孩子的生母便跪倒在李征琴面前痛哭,并大喊,“表姐,我对不起你!”随后,等候在一旁的宝宝迅速扑过去抱住妈妈,李征琴哭着说,“宝宝,妈妈回来了。”3人在监狱大门口哭成一团。2015年李征琴因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2013年6月,被告人李征琴与其丈夫施某通过安徽省来安县民政局办理了收养施某某的手续,并将其带回南京市抚养。2015年3月31日晚,李征琴认为施某某考试作弊、未完成课外阅读作业且说谎,李征琴在家中先后用抓痒耙、塑料跳绳抽打施某某,造成施某某体表150余处挫伤。经鉴定,施某某所受损伤为轻伤一级。

据调查显示,有12%~18%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使用“打一顿”的方法。相信“打一顿”管用的,农村高于城市,爸爸高于妈妈。甚至有时打孩子和偶尔打孩子的比例更高。在某小学三年级一个班,全班43人,只有一个学生没有挨过打。

那么,为什么打孩子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呢?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受传统教养观念的影响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许多为人父母者仍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打是疼,骂是爱,气极了,拿脚踹”、“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没有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

2.小时候也常常受父母棒打教育

有些父母自己小时候就常常挨父母的打骂,于是在教育自己孩子时继承了上一辈的“光荣”传统。尽管他们也深知被父母打骂的滋味,心里也会产生怨恨、反抗,但毕竟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于是就糊里糊涂地把打骂当成了教育孩子的一种顺理成章的措施。

3.认为教育孩子是一份“苦差”

有些父母觉得教育孩子是个“苦差”,再加上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因此,一旦孩子犯了错误有了问题,就直接动棍棒,特别是脾气暴躁的父母更会容易这样做。

4.父母自己的生活状态

有的父母自己不成功,在社会生活中相对失落,往往会把全盘控制孩子作为一种逃避和满足,甚至把自己在社会中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比如要求孩子一定要出人头地等。

也许有的父母打孩子,是出于一时冲动,但是,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建议:

1:父母应该自律真正尊重孩子

青少年儿童保护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在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下,建议提高全民的素质,让那些虐待孩子的父母产生羞耻感,对这些行为进行谴责。“只有父母自律,做到真正尊重孩子,不轻易打骂,才是治本。”

2:建立援助平台保护受虐孩子

“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已演变成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这部分暴力家长,社会各方不应只做看客,而要尽早对孩子伸出援手,对家长作出制裁。”

相关标签: 孩子   心理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

欣赏他的优点 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常听别人抱怨另一半的缺点,我总是笑笑的听着,他们还会问我为何都不抱怨,我笑说:好像没什么好抱怨的耶!大概是个性很乐天、懒得计较、记性又差,所以我平常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其实 [详细]
2018-03-09
人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而不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常会遇到有人问我:没看过你抱怨过什么,真的很佩服!、你好像都没有在抱怨你的另一半,结了婚后要怎么维持这样乐观的心情?、你的文章都没有抱怨、批评过什么,难道你没有什么怨言 [详细]
2018-03-09
当你怪对方不尊重自己时 其实也不尊重自己
我常收到许多询问爱情的问题,最让我难过与不解的就是,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爱错了人,已经伤痕累累,理智已经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还是继续把整个人生赔下去。最后爱到失去了自我,也赔 [详细]
2018-03-09